朋友很苦恼的给我说:“我发现我有问题,现在当妈后我爱买各类的育儿方面的书,但是我总是看一半就看不下去,弃之一边,不看就不看把,但是如果又看见公众号大V呀、抖音呀,推荐新的育儿教育类书,我又忍不住买买买!”
我顿了顿说;“你是觉得买了书之后,你教育孩子就能温柔而坚定?正面管教啦?”
她说:“是呀,但是,想法和现实有差别呀,我是想通过学习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变成孩子终身的朋友,但是好像不行,看书总是看前两章,发现看不到适合自己家庭的就不想看了,如果有适合自己家庭亲子关系的方法,试一下不起作用,那么又觉得书没用,又不想看了!”
对呀!我朋友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在大部分的妈妈们出现的问题,买书第一名,内化总不行!
拿到一本教育专家推荐的好书,感觉自己就像获得了新生,恨不得焚香沐浴后再一睹“真经”,兴致勃勃的从最开头的前言、序读起,一字一句斟酌,有些还爱拿支笔在觉得说的正确的地方画下横线,等待激情褪去后,之前看了啥?不记得了!再继续看下去?又觉得疲惫!
这是典型的初级学习者特征!
书应该是好书,读书者可不见得是好的学习者。
就拿我朋友来说,家庭教育本来就是各有各的问题,从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的性格、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理念等等,从小就会塑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那么遇见的教育问题也会有区别。
在看书中的列子时,你会觉得,啊!这和我家孩子的情况好像呀,那我是不是就可直接用书中的办法?
但是你有没有深层次分析过,列子中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是否和你家庭的是一模一样的?文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有可供你借鉴的地方,但是可借鉴的地方和你遇见的问题真正的区别是什么?要追问反思再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于致用类的书籍,我们应该把书当成医生。
设想一下,我们生病了,现在去医院看病,我是需要把所有的科室都看一遍吗?还是,应该先去分辨和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良医;其次,我们选择良医后不是拜他为师,学他一身的医术,而是对症问诊;并且,如果我们不能明确症状对应的病因,那么可以与之漫谈,随时联系自身的情况向医生提问,不断地确认自己真正的问题;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康复计划。
换而言之,拿到教育类的书籍,我们可以先看看目录,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再翻开对应的章节,带着你的明确问题去研读,并且不断的提问,最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到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