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朋友批判《降临》,即使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虚构元素还是堆叠得太过分了,外星人主题已经可以写得很大了,为什么非要扯上预见未来……何况学外星人的语言就能拥有外星人的能力吗?这是梦幻不是科幻。
我则不以为然,不敢说预见未来是否可能,但掌握一门新的语言,确实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上,我有切身体验。
作为深受传统文化“荼毒”的姑娘,我一直恪守不失口于人的君子之道,脏话不会说,大话不敢说,消极的话不愿意说,时间长了难免给自己很大压力。
因为某些生活的打击,前几年终于承认自己需要倾诉时,却发现对于负面情绪,我完全没有表达能力。即便面对循循善诱的心理治疗师,即便在回忆中泪流满面,我都会习惯性地保持唇角上扬,恬淡描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不记得是在第几次咨询中,想来可能是自己都快放弃了的时候,莫名被开启了中英夹杂的沟通方式。我才赫然发现:很多我觉得不能说、不该说的话,原来用英文说出来,就不会有那么严重的负罪感。
后来我刻意尝试用英文再讲相同的故事,渐渐地,故事里开始出现第一人称的“我”,开始唤醒当时的小情绪,开始坦诚自己的不安和悲伤。日复一日,跨语言沟通居然帮我找回了完整了自己,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即便没有这么神奇,大家也都应该有过类似的经验。觉得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是莫大的承诺,所以畏畏缩缩,总是不敢开口。换成说撒浪嘿或I love you却容易得多,无论对爱人、爱豆,还是对家人、路人,都可以无障碍示好。
其实这很好理解,语言是意识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确实会影响你对外界的认知,甚至彻底重构你的思维方式。
《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作者,日本著名的沟通大师斋藤孝先生也认为:
说话方式的改变会引起思维的改变,而思维决定成败。
多做一些英文直译,可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上文提到神奇程度的差别,其实与思维改变程度、语言掌握程度成正比。我们还拿英语学习举例,如果英语表达停留在爱老虎油的程度,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可以做简单的读写,至少你对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了另一种表达;如果你开始用英语做梦,恭喜另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来敲你的门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相同的逻辑,反过来梳理学习外语的技巧:即便是在从零开始时,我们也要尽量不用谐音、拼音,因为这是完全的汉语思维,对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不得不在心里先把想说的话翻译、堆叠出来,这是学习英语的第二阶段,英语思维开始影响你的生活。第三阶段可以跳过翻译的中间过程,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
把外语说出母语流畅度的人,一定都成功走过了第三阶段。反躬自省一下,你走到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