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始。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差别》。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
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 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四十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阿诺德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故事结束了,大家肯定都明白了,同样的事,不同人去做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发。
一、态度决定一切
雷锋日记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马班邮路上的信使王顺友,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是这样说的:“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路的父亲,把他手里的马疆降交给了我。他跟我说:“父亲已经老了,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我才20岁,我走的路就是父亲的路一走就是20年。”
“我走的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多数时候只能露天宿营,在山岩底下,草地上,大树底下,搭个简易的帐篷就睡。……最苦的是雨季,常常摔的满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里。到了晚上,山里更是静得可怕,我燃起火,也想家中的妻子儿女。
其实,这些年我最难受的是觉得对不起我的家人,特别是对不起妻子和父母,但我不能对不起邮路上的父老乡亲。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别人说我工作没有做好。做人不厚道。只要大家说我是个好人,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满足了”。
王顺友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一件简单的事,连续做了20年,过程中所经历过的苦难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可是他依然用最朴实的态度就谱写他生命的华章。
二、看问题要站在一定高度
大家都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故事里面的小伙子布鲁诺,之所以因为没有得到老板的重用,就是因为他只是机械式地听从着老板的指令,没有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前带着五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随处唱着圣诞歌,街上的橱窗里装饰着彩灯,乔装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一个五岁的男孩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却紧拉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今晚圣诞老人可就不到咱们家去了!”
“我……我的手被划伤了……”
母亲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包扎伤口。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突然发现绚丽的彩灯、迷人的橱窗、漂亮的圣诞礼物在眼前消失了,什么都看不到,眼里看到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原来孩子太矮了,还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
这位母亲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不仅一个好母亲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我们常常对自己听到的抱怨不加重视。但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来看问题,就会惊奇地看到自己不曾看到的世界。我们会开始理解他人,为他人考虑。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会让他人感到被重视和尊重,缩短你与对方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三、丢掉速成的幻想
给你一支笔、一张纸,让你画一个圆,你能画多圆?再给你一块橡皮,让你修改,你能改到自己满意吗?
著名的华为公司在新员工文化培训课上,老师给学员布置一项任务,每人画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圆,看谁画得又圆速度又快。指令发出后,很快有人举手,示意自己画完了。紧接着,陆陆续续,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笔。
当这位老师拿着那些被画得像土豆形状的圆问大家:“你们对自己画的圆满意吗?”
学员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满意。”
这位老师接着又问:“既然连自己都不满意,那你们为什么停下来,宣布自己完成了任务?”
学员无言以对。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面对自己承担的任务,为了赶时间、抢速度,急于求成,草草完工,尽管结果并不如人意,却依然听之任之,交差了事,对自己说“差不多就行了”“就这样吧”“可以了”。
拿破仑 希尔说:“找借口掩饰失败,和懒惰的习惯一样古老,而且是成功的致命伤”。找借口会成为习惯,会成为慢性毒药。别为失败找理由,多为成功找方法。借口导致平庸,行动才能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