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会对前面了解的学习策略,方法,工具,技巧,做更加综合的运用,学习如何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从而帮助我们:1.对这些策略,方法,工具,技巧,做到更加融会贯通;2.具备更好的职场横向迁移能力,赢得更广阔的职场发展空间。
第1点,需要避开的三大陷阱
一般人在转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转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时,往往会觉得不顺利:1.要么工作成绩一落千丈,原先很多有效的做法似乎一下子都失效了;2.要么上手新的工作特别慢,感觉跟刚开始工作的人一样,什么都要重新开始;3.要么感觉要学的新东西太多,怎么学都学不过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透露了下面的三大陷阱之一:
1.搬硬套先前进知识或先前经验
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搬硬套自己先前的知识或经验。
再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千万不能盲目套用先前的经验做事,而应该对新行业或新领域做一个整体的了解,构建出一个框架,哪怕是最粗颗粒度的那种。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系统的比较新工作或新工作的异同,这样才能知道哪些知识和经验可以按照可以照搬照用,哪些需要改造后才能用哪些不能用。
2.把自己当“一张白纸”,完全从零开始
与上一个表现相反,有人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完全将自己当做一张白纸,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一点都不用,一切都等着别人重新教,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这个我没做过,这个我不会。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哪怕就是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基本的物理现象是有认知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的不断建构。建构就是带着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新环境和新事物,并且根据新的认知不断的修正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如果先前知识和经验组织得越有条理,被提炼得更为本质和通用,那么在进入一个新行业和新领域时,可以服用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就越多,上手就越快。但如果先前知识和经验杂乱无章,并且都是非通用的定制版,又不知道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使用前提,那么进入一个新行业和新领域后,能够复用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就会很有限,上手就会慢很多。同理,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后,如果能够构建出体系完整,条理清晰的框架,将新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那么无论是熟悉这份工作还是未来做下一份工作,都会得心应手。
3.贪大求全,想“毕其功于一役”
与前两种陷阱不同,第3种陷阱更多在努力的人身上发生。
他们知道进入一个新行业或领域后不能生搬硬套先前知识和经验,也知道不能像白纸,一般等人来交,需要自己尽快掌握新行业或新领域的知识,因此他们往往恨不得一下子就能学会所有的内容,于是避过了前两个陷阱的同时,又成功的踏入了第3个陷阱,贪大求全,想毕其功于一役。
制造人类知识和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知识都如浩瀚的汪洋一般,特别是还在继续发展的行业和领域,知识新增的速度远远大于一个人学习的速度。因此想要一下子掌握行业全部知识和技能的想法,既不现实,又会因为做不到而过度焦虑,甚至会因挫折导致自卑心理。跳出这个陷阱的最佳做法就是功利性学习,在打好框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工作,需要先学即用和基础的内容,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再填充框架中,其他空白的部分再填充过程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甚至是一辈子。
以上便是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最容易跳入的三个陷阱。
第2点,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的5大学习步骤
通过上一节对三大陷阱的剖析,知道了如果要快速切入一个新行业和新领域,最好能够做到:构建出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整体框架,哪怕是最粗颗粒度的框架;将知识和经验提炼为更本质的一般性的内容,这样会更容易跨行业和跨领域迁移;根据工作的需要,要先学基础性和易用的内容。
以下有5个行之有效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步骤一,构建框架
无论是进入一个新行业还是一个新领域,第1步都是建立一个整体框架,这跟大脑认知事物的策略有关,在建立整体认知的前提下,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局部细节的内容。在进入一个新行业或心里玉石如果不建立一个整体框架而是从局部开始学习就会花的时间更多,效果却更差。
以下有三个方法有效的构建一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框架:
1.请教业内专家
这里的专家不是只有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的那种,而是对这个行业或领域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人,哪怕学历不是很高。最需要请教的是他们自己对这个行业或领域建立的整体认知框架,这是很宝贵的经验积累,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自我摸索的时间。
2.自己看书
方法一的效率高,效果也好,但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碰到一个真正的专家,这个专家又正好愿意教你。自我主动性更强的一种方法是自己看书。在几乎自己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怎样的读书才能更好的构建一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框架呢?以下有两个原则:1.选择内容较浅,但覆盖广泛的图书。这个时候的目的是建立整体框架,而不是深入了解,因此不需要选择那些内容很深的图书,了解一个行业可以选择的图书,有行业蓝皮书,行业研究报告等,了解一个领域,可以选择的图书有从“零开始***”,“图解***”之类的入门书。2.至少看三本。比较不同作者组织本行业或本领域的知识的方式,这样既能跳出单个作者的局限,又能构建出相对完整的行业或领域框架。
3.参加培训
如果一时遇不到合适的专家,自己看书提炼框架又觉得有难度的话,还有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参加培训,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参加线下培训,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参加线上培训,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都要选好培训机构或培训老师,保证一定的质量。
步骤2,对比迁移
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经常跳入的陷阱,就是生搬硬套当前经验,或者把自己当一张白纸,从零开始,这两者都不可取。跳出这两个陷阱的最好办法就是,对照步骤一的整体框架,看看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已知但未掌握的,哪些是尚未掌握的。你掌握的就迁移过去,尚未掌握的就重新学习。再对照整体框架做迁移时,比对的是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能力和素质,因为能力和素质与行业无关。
判断自己是否掌握需要:
1.问问自己知不知道这个知识或技能应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说不出来就先归到已知,但未掌握中。
2.如果能说出某个知识或技能的前提条件就接着问,在新行业或新领域应用时,前提条件有变化吗?如果没有就是已掌握的,如果有就要再判断一下新的前提条件下是否掌握这个知识或技能。
针对框架中的知识和技能,做过以上判断后,就清楚哪些知识和经验可以套用,哪些需要调整后再用,以及哪些需要重新学习,这样就不会盲目的生搬硬套,又不会一切从零开始。
步骤3,功利性学习
经过步骤2的对比迁移,有不少内容可以直接迁移过来,但也有不少内容需要重新学习,这些内容有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有理解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技能甚至由行为技能,要想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偏偏工作又要求能一学就会。
解决的办法是功利性学习,进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多,但刚开始的每项任务并不要求马上就能应用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在我们眼中的那些一学就会的天才,并不是学的比我们多,现在相反他们学的比我们更少,因为他们知道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熟练掌握,哪些了解即可。
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1.新行业或新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先掌握
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优先掌握
2.与工作需要的迫切程度一致
3.根据工作类型,确定学习的深度
除了根据工作需要的迫切程度确定学习顺序,还要根据工作类型确定学习的深度。每个技能的具体学习方法根据技能类型的不同,参考之前9~12章的学习方法。
步骤四,整体应用
通过功利性学习可以确定优先学习的内容和深度,但即使功利性学习转入一个新行业或仙女以后,也有很多内容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实践应用的机会,最大限度的应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以更少的工作经历沉淀出更多的工作经验。这里提到的整体应用是指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的应用,而不是要完整的应用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步骤5,改进迭代
通过实际应用,很快就会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下面的三种情况导致的:
1.个人理解和应用出了问题
最常见的情况是,未能充分理解这个理论,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能又偷工减料,未能严格按照理论的要求去做,理解偏差一般会发生在概念性知识上,避免理解偏差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第6章介绍的方法,自问三个问题:1.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2.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3.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特别是第1遍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套用该理论,只有这样万一结果不如预期,才能判断出是用错了,还是理论本身不完善。
2.应用前提不一致
对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没有问题,应用的方法和程序也没有问题,问题是将正确的方法用在了错误的地方。严格意义上讲,应用题不一致属于善意情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一种特殊的理解偏差,在学习和应用的时候多去了解它适用的场景和不适用的场景就可以避免了。
3.理论不完善
所应用的这个理论知识上有不完备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新的行业或新领域中的知识,在质疑某个理论不完善之前,应该严格套用过该理论,而且实践结果确实与理论结果不一致。无论是个人理解和应用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前提不一致,或者理论不完善,都要根据实践结果做出改进,裁剪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便下次应用的更好。
再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时,践行以上5个步骤就会容易多了。这5个步骤并不一定要严格的从步骤1到步骤2,也可以不断的重复迭代。例如先大致从步骤一到步骤三做一遍,根据初步的理解,在认真从步骤一到步骤完整的做一遍,以后,随着对新工作理解的加深,再更新步骤一中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