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年3月16日,77岁的古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提比略,在离开首都罗马10年之久的隐居地去世。消息传出,可以说举国欢庆。难道提比略是一位残暴无为的昏君吗?
其实不然。虽然比不上雄才大略的古罗马帝制创建者恺撒,也没有开国皇帝奥古斯都的缜密谋略,但是,提比略作为夯实帝国基础的实干派,是整个古罗马帝制的奠基者。在他的统治下,古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得以稳定发展,人们得以安居乐业。正如被称为“犹太的柏拉图”斐洛在提比略去世后所说:“不管是个人或是帝国规模,也不论财富、权力或繁荣的基础,一应俱全,无须再造。幸福就在门外,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开门迎接。”
但是,为什么为帝国殚精竭虑的提比略死后,民众如此开心,甚至提出“把提比略扔进台伯河”呢?这当然与民众的眼界有关。另外,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这是因为提比略的性格缺陷所致。其实,在我看来,提比略所谓的性格缺陷,反而是他活出自我的一种表现。也正因为此,这个很多历史学家不喜欢的皇帝,反而让我心有戚戚焉。
01. 两次隐居,向往清净自在生活
提比略出生于贵族家庭,年少时,他的母亲莉薇娅带着他及还在肚子里的弟弟嫁给了奥古斯都,从此他成为奥古斯都的养子。因为提比略一直是一个沉静而孤寂的人,所以,相比于后来出世的弟弟,他并不是那么讨奥古斯都的喜欢。但是因为他的才能,他依然是奥古斯都治理帝国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巩固疆域领兵打仗方面,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提比略是一个性格沉稳且有责任感的人,无论他内心有何波澜和想法,该他做的事,他一定会尽其所能去完成。当边疆日益稳固以后,奥古斯都也公开了他的继承人,并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由冷淡而变得剑拔弩张。于是,36岁的提比略抛弃家庭和地位,到罗德岛开始了七年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生活并不是脱离世俗生活,而是为了离开尔虞我诈的政治漩涡,以及不那么幸福的婚姻生活,想过属于自己的清净日子。他的隐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据记载,他在这期间,还参加了第139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是四马拉战车的比赛,而且还获得了冠军。
原本的帝国股肱之臣,却成了奥运冠军,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喜感。可是,这种自在的日子还是被边疆的战事打破了。后来,边疆战事告急,过了7年清闲日子的提比略又被奥古斯都召回。回来后的他,依然兢兢业业,毫不推卸责任,辅佐奥古斯都的帝国大业。他们两人虽然性格不合,但是对彼此的政治理念和才能还是惺惺相惜的。奥古斯都后来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的信件中,也毫不掩饰对提比略的赞赏和感激。
身在体制中,提比略没有放弃责任,无论是辅佐还是主政时期,都是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地去建设罗马的和平和繁荣。直到他生命的最后10年,即在他68岁时,他又一声不响地离开首都,到了卡普里岛开始了隐居生活。当然,他并没有放弃国政,而是依然呕心沥血地为国操劳。但他不想再回罗马,好像离开罗马就离开身不由己的生活一样。其实他在卡普里岛依然在为国筹谋。
可以说,提比略内心深处一直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历史和现实将他推置那个位置,他也竭尽全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也许,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对向往的生活神往之吧。
02. 不求他人理解,但求无愧我心
后世记载,提比略是一个严肃甚至有点苛刻的人。无论在公私场合,他都不苟言笑。有时候在元老院中,有人夸赞他,也被他一脸严肃地要求要言之有物,要有论据证明,而不是为赞而赞。随着提比略权力的增加,最后无论赞赏还是批评的声音都没有了。
这样软硬不吃的人,大概放到现在也会被人批为情商不高吧。相对来说,恺撒是一个极其讨人喜欢的人,无论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都为恺撒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因为恺撒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非常幽默,在唇枪舌剑的元老院里,恺撒总是能让自己的政见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在一派其乐融融地氛围中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奥古斯都虽然缺乏幽默感,但是能够深谋远虑,肯花时间,最后绕来绕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也着了自己的道,最后还称赞他的才能和智慧。
唯独提比略,不但没有幽默感,好像还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与人周旋,我行我素,不愿意浪费时间和感情。作为政客,要想获得大众的支持,被人理解是首要条件。可是提比略好像并不希望获得所有人的理解,也许在他心中,没有什么人能理解自己吧。试想,深处皇族权力中心,如果他说他的梦想是放弃权力,放飞自我,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他呢?估计一个人都不会有。
所以,尤其在当政后期,他真的在放飞自我和掌舵帝国之间来回转换。帝国需要时,他倾力处理政事,得空偷闲时,他随性而活。他在卡普里岛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莉薇娅去世了,在举国悲伤的时候,所有人都盼望他能够出席葬礼,但他只是发布一条表示悲伤且不会出席葬礼的信件就算完事。其实无论是作为政治首脑,还是作为人子,他出席奥古斯都先皇的妻子和自己母亲的葬礼都是应该的。但是他没有。
这已经不是提比略第一次不出席重要人物的葬礼了。早几年,他的义子,也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日耳曼尼库斯死于非命的时候,民怨沸腾,提比略也没有出席他该出席的葬礼。
两次至亲至重人物的葬礼都没出席,显然用悲伤得不能自已是说不过去,从为政者角度看也是极不符合规则的。民众因此对他的不满越积越多,但是他不在乎,也不想解释。他好像真的对外界的一切都不在乎了。
往往那些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更看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无论悲伤还是失意,都是自己的事,不想展示给别人看,更不想求得别人的认同。这份对自我的坚持,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03. 不愿被人神化,只愿做一平凡人
恺撒死后,被尊称为“神君恺撒”,奥古斯都死后,被尊称为“神君奥古斯都”。提比略在位时,很多人提出要尊称他为“国父”“神君”,立马被他拒绝了。
无论是恺撒,还是奥古斯都,都给后世留下了自己的著作。恺撒就不必说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几乎成了军事人材和历史学家的必读之书,无论是文学性还是实战性,恺撒的著作几乎都是后世敬仰的典范。文学素养不高的奥古斯都,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也奋笔疾书,将自己的功德记录在《功业录》中。他们都是想给后世留下好名声的人。
提比略没有著书立说,不是他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美名,而是他知道,一个人身后评价如何,不是靠自己说的,而是将决定权交给后人,自己不如置身世外如一个旁观者。他努力从政,致力于古罗马的和平和发展,他用有生的力量去努力,尽人事,听天命。
我很喜欢提比略这种人生态度,生时尽力,死后与己无关。做自己能过的事,对无能为力的事也不强求。关注自己的内心,管他外界风言风语。这是活出自我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政治家,这种性格是一种缺陷,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活得足够洒脱。
历史学家塔西佗非常讨厌提比略,认为他是一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之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在世间非常常见。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知去想象他人该如何。殊不知,任何“我认为”其实都打上了主观的烙印,没有深处当事人的环境和背景中,就无法体会当事人的所思所想。而且,越简单的人,越容易被别人想象得复杂。提比略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皇帝,在所有人眼中,应该完全走谋略和政治路线,一言一行都有政治家的考量和风范。其实,人们都忘记了,除了皇帝的身份,他还是一个人,跟所有人一样,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而这些,并不一样都是以政治为目的。
后来,德国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蒙森为提比略翻案,称他为“罗马最优秀的帝王之一”。同时,随着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能接受提比略非同一般的真实和先见之明。
04. 不忘结发之妻,用情至深,孤独至极
提比略活出自我,还在于他对婚姻和爱情的认真和执着。在古罗马,实行家长制,女人的婚姻受家长的支配。尤其在上层社会,虽然女人离婚在古罗马很常见,但是跟谁结婚、跟谁离婚,大都出于家长的政治考量,政治联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婚姻方式。
提比略早年已结婚,但是,奥古斯都为了维持自己的血脉和统治,为了将死去丈夫的女儿嫁给提比略,命令提比略跟原配离婚,然后娶自己的女儿为妻。父命和君命都不可违,提比略即使一万个不愿意,还是得尊重奥古斯都的命令。
婚后,提比略与奥古斯都的女儿感情非常不好,没两年就开始分居了。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感情实在不合,另一方面是因为提比略忘不掉前妻。在古罗马婚姻和女人都属于男人的附属品,大多数男人对婚姻只是出于仕途上的考量,不会为了女人而念念不忘。可提比略不同,据说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前妻,一直追随着她的背影走了很远,直到她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可见他对前妻的用情至深。
提比略不掩饰自己对前妻的留恋,也不掩饰对现任妻子的冷淡。有人说他没有女人缘,其实这何尝不是他的用情至深。因为深情,所以宁可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恺撒的情妇数不胜数,几乎所有遇见他的女人都喜欢他。恺撒也对每个情妇都很好,甚至不惜举债为其赠送礼物。在我看来,恺撒的爱更像圈养,爱你们每个人,但最爱的还是自己。
奥古斯都遇到莉薇娅之前有一段婚姻,但是自从遇到莉薇娅之后,虽然莉薇娅是已婚,有了孩子,还怀着孕,年纪也比他大,奥古斯都还是不顾一切、排除万难娶她为妻,并白头到老。可是我们通过后来阅读当时奥古斯都的死对头安东尼给他的信件时,安东尼为自己跟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爱情辩护,并指出奥古斯都枕边也有不同名字的多个女人。由此可见,奥古斯都的专一之外也是花枝招展的。
而提比略自从跟奥古斯都的女儿分居后,没有身边有女人的记载。奥古斯都的女儿被流放后,他也一直没有再婚,好像一直孤零零的一个人,以至于后世人认为他是同性恋,更别提个别人以野史的文笔记录的奥古斯都的荒淫了。
非此即彼,这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偏见和短视。从提比略直至最后都能迅速而正确地处理国事来看,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国事筹谋规划,他并没有纵情于声色中。他有他做人的追求,也有他用情的底线。他冷淡的性格让他难以多次接受不同的女人,他的责任感也不容许他放弃肩上的重任。
——————————————————
在古罗马的帝王中,有人喜欢恺撒的洒脱,有人喜欢奥古斯都的智慧,而我,对被世人误会两千前的提比略很有好感。可以说,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历史往往只看重功绩,却很少考虑将其看作一个普通之人。
其实,对于历史人物,无论是研究还是学习,我们首先应该将其看作一个人,然后才能通过这个人来分析其功过得失。
提比略皇帝虽然没有赢得后人一致的好评,但是,从自身角度看,他只是时时在顾盼并守护自己的心灵之家。这样来说,他也算是个活出自我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