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越朴素,越高贵
繁华三千终归零,人世安得假作真,淡到极致是朴素,可以修得一颗本真心。
到了一定年纪,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岁月的洗礼,渐渐明白:
朴素,才应当是一个人的灵魂底色。
一个朴素的人,即使个性不投,也让人心生敬重;一颗朴素的心,即使相识不久,也觉得可以信赖。
02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科学家居里夫人,堪称一位传奇人物。由她担任巴黎镭研究所主任的期间,所里一共出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
但如此非凡卓越的她,在生活中,却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
01. 社交至简
居里夫人曾在文章里写道:“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是对真理的探讨。
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渲染。”
平日里,居里夫妇,就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很少与朋友交谈。
即便偶尔要与少数几个科学家交谈,居里夫人也会为了节约时间,一边聊天,一边为女儿缝补衣服。
02. 物质极简
越是优秀的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越多,在生活上就越会过得朴素简单。
因为他们将自己几乎全部的身心,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在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
当一个人的格局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开阔,境界越来越高,所在乎和关注的焦点,就会从个人的享乐主义,升华到大我之中去。
03.精神至盈
瑞典有句老话说:“钱可以储存,而时间不能储存,你怎么花时间,就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
生活是过日子,过日子要的不是太多的物质,而是要多一点品质。物质生活一旦简单了,身边的一切也会清晰地水落石出。
马未都曾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鲜明的个性,人们的生活喜好也各不相同。
他形容魏晋时代,是精神上的奢靡。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文人,这些人都是风流倜傥的。
那个时代和现在很像,事物发展得太快,他们愿意慢下来,专注于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丰盈充实。比如顾恺之的绘画,王羲之的书法,刘勰的文学,更有山水诗人谢灵运,放荡不羁竹林七贤,真正的隐士陶渊明。
人总是在问:如何才能拥有丰富而自由的精神世界?
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少关注物欲声色,多接受艺术、文化和诗意的熏陶。
生活由心,自在安宁。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道至简,生活最好的状态,也许就是物质上简朴,精神上丰盈充实;
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越懂得生命的真谛,所追求的也越素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