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这个世界注定会多了一条引人注目、令人兴奋的新闻,对于巴黎圣母院来说,更是在860多年的历史中迎来的又一个里程碑般的重要日子。
在众人热望和举世瞩目中,在经过了长达5年多时间的紧张修复后,巴黎圣母院那硿然悠远、纯厚绵长的钟声又重新敲响,对期盼已久的游客们又正常地打开了那一扇高大而厚重的大门。
巴黎圣母院在世人、尤其是在无数基督教徒的心目中,千百年来都是一个殿堂级、偶像般的存在。巴黎圣母院作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经典,长久以来,也一直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古迹之一。
多年前,我在两次到访巴黎时,都专门去了巴黎圣母院,在圣母院的里外细细观赏,在圣母院的周边漫步拍照。其中的一次,还是在如同现在这般的仲冬时节。
欧州的天空、尤其是欧州仲冬的天空,总是不那么通透,不那么爽朗。或许,又正是那份天空中淡淡的幽寂与浓浓的迷茫,让这座古老的圣母院显得更加庄重、更为肃穆。
我总能感觉到,每一次去巴黎圣母院观光,无疑都是一次穿越时空、跨越信仰的心灵之旅,它不仅让我直接领略了哥特式建筑的辉煌与壮观,更在寂静、幽䆳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圣母院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触发并启迪了更多的对于艺术、信仰、历史以及人类文明的某些思考。
走进巴黎圣母院,不仅满足了儿时看电影《巴黎圣母院》、长大后又看小说《巴黎圣母院》时一直以来对巴黎圣母院的好奇与憧憬。而且,也让我对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意义和存在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进一步的理解。
巴黎圣母院,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位于法国首都巴黎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著名的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
就单纯以建筑规模而言,巴黎圣母院的体量并不算特别的宏大,长约127米,宽约48米,高为96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是巴黎、乃至法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式建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也是一座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的地标性建筑。
可惜的是,五年前的2019年4月15日,正在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不慎失火,熊熊大火直接导致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整座圣母院的建筑损毁严重,并因此不得不暂停对外开放。
在经过全世界众多国家、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大约250家公司、近2000名艺术家、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们的精心修复后,今天的圣母院,又恢复了曾经的模样,雄伟、肃穆的圣母院,必定又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历史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尤其是虔诚的基督教信众们慕名而来,蜂拥而至。
只是,无论如何巧夺天工般修新如旧,即便修复后的外观形象与过去毫无二致,毕竟,许多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历史缠绵之缘、岁月情怀之美,已经在五年前的那场大火中灰飞烟灭,永远也无法寻见。
从此,世上再无曾经的巴黎圣母院,再无圣母院那曾有的文化遗韵,再无圣母院曾在人们心目中的那份神秘、那份神奇、那份神圣。
建筑终能修复,历史或可重启。
如果我们有机会再一次站在巴黎圣母院那高耸的塔楼下、仰望那宝剑般直刺苍穹的尖顶,我想,无论是五年以前的我,还是今天的你,一定还会为圣母院所蕴含、所展现的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与杰出的创造力所震撼、所折服。
同样,眼前这座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巴黎圣母院,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作为这个世界的后来者、继承者,好好珍惜所有那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们不可推缷的义务;完好无损地将那些厚重的记忆、文化的瑰宝传递给后辈,让历史的光芒不断地照耀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无疑是我们天经地义的责任。
惜哉,巴黎圣母院!殇哉,巴黎圣母院!嗟哉,巴黎圣母院!
在我们对着眼前修复一新的巴黎圣母院唤一声“你好”的时候,又不能不心怀感慨地、痛惜地道一句:别了,曾经的巴黎圣母院;别了,再也回不去的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