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旧的社区学习馆,有多旧呢,目测至少三十年以上的历史。学习馆里的设施也和整栋建筑风格如出一辙,陈旧的水泥地面铺着陈旧的地毯。不起眼的角落里摆放了几套桌椅,创造了一个简易的自习空间。偶然发现了这里,这一周成了这里的常客。这一天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前座来了一位高中生模样的男生,男生也没什么特别,无非翻翻书写写什么的,临走收拾东西的时候,一个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很明显的用手稍微费力一点擦桌子而且极有可能是橡皮屑的声音(此处请想象)。不会吧?我这么想着抬起了头。他真的在用手规整橡皮屑,终于规整到一小撮的时候,站起身离开座位,我想他是想把橡皮屑带到厕所冲走吗?在日本即使是学习馆这样的地方,也没有垃圾桶。然而,他,没有。我又想,这位男生挺有素养的,至少把橡皮屑收到一边方便打扫的人清理也不会影响后来学习的人。然而我又错了。男生回来之后,把他的橡皮屑装到纸巾里,带走了!说实话,我不知道我是什么心情,我有一点蒙,日本人的爱干净是出了名的,这个世界也一定有比日本还干净的地方,但是眼前的这一幕我第一次见到。就在几分钟以前的刚才,我还吹了一下我桌子上的橡皮屑,我似乎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虽然在这之前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用铅笔很多年没有接触橡皮屑但是这个动作我好像习惯了很多年,这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要描述一下学习馆,学习馆虽然简洁但是因为它的年代感没有让人产生不能留下一丝灰尘的心理。我前座的男生的这个举动让我这个自认为很遵守社会公德的成年人惭愧得无地自容。我接受的教育里是不要乱丢垃圾,我生活的经验里学会了把垃圾带走,包括把掉在地上的食物残渣,可是小小的橡皮屑也是垃圾,无论它落在洁白的大理石上还是陈旧的地毯上……我善待垃圾态度还远远不够。
有一位在日生活多年的妈妈说,这些年日本社会的好与不好都看在眼里,习惯了这一切也就谈不上对日本的喜欢抑或反感。但是只有一点,让她选择生活在这里的理由就是把垃圾带回家,然后对垃圾分类。她说,垃圾分类这件事在很多同胞的眼里看起来很麻烦,尤其是在垃圾处理有料化(收费)之后,如果不是出于强制,并不会发自内心想去遵守。但是她喜欢垃圾分类,就像有人喜欢打扫、有人喜欢收纳一样,当你将一件件垃圾干干净净地送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你内心里的垃圾也得到了有序的疏导。这也是对为我们做出贡献的垃圾最起码的尊重,我想,这是我听过关于垃圾分类最美好的解释。
回头想想,日常生活里,我也很少特意跟孩子们强调不要乱扔垃圾。我不知道,在日本长大的孩子,是不是觉得不乱扔垃圾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孩子们反倒自然而然地享受垃圾分类的这个过程。他们会主动问我,这个应该放在这里吗?那个应该放在那里面?我们的公寓因为有可以24小时放置垃圾的垃圾房(如果不是这样,要平日8点前把今天会来收的垃圾放在家门口,每天收的不一样,要看日历),孩子们都抢着去放垃圾,对,是放,而不是扔。这就好像说垃圾再见,我要给你放到一个地方,但是不久我们还会再见面。因为那里就像一个玩智力游戏的地方:瓶身要去找瓶身做朋友、瓶盖要和瓶盖在一起、黄色袋子一个家、绿色袋子一个家、牛奶盒子排排站、棕色纸箱像叠被子……未来他们还会变身成新的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但是我们不能每天去种树;我们想要保护大自然,我们又不可能不制造垃圾。那么当我们真正想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我们引导他们做什么?我想不仅仅是告诉他不要乱扔垃圾这么简单。一个赋予爱心的行动里面,也会出现我们不曾留意的细节。我也从今天开始,把垃圾带走,包括我的橡皮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