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
在《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有两个追“风筝”的人,一个是哈桑,一个是阿米尔。
年少时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二十几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首先出自于哈桑之口,而后阿尔米得以效访。
“风筝”,是风筝,却又不止是风筝。毋庸置疑的,它具有象征意义。就像“金阁寺”象征着“美”,东流到海不复返的“黄河之水”象征着流逝的岁月……
我认为,在《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风筝”象征着“真善美”。
书中两位追风筝的人——哈桑和阿米尔,他们追风筝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全心中的“正义”。这里所谓的“正义”,便是为公众认同的情和义。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书中的风筝便可以引申为“真善美”,因为我们拥有以小见大的条件和权力。
哈桑为了内心的忠诚与友谊之爱,拼命为阿米尔追风筝。他为了“风筝”,在恶霸阿塞夫的淫威之下,从未屈服,最后宁愿被阿塞夫强暴,也不放弃。舍生取义的行为,成就了哈桑伟大的“正义”。阿米尔在救出哈桑之子后,终于也摆脱二十年来的心魔,拯救了受伤的良知,获得了追风筝的心灵资格,从而也追得了他的“正义”。
至于良心的受伤,那是一次恶恶相循的结果:阿米尔因懦弱不得不在哈桑受辱的情况下,选择逃避,却又因此深感愧疚,从而无法面对一直为他付出的哈桑,又因为无法面对,所以想让他消失在自己眼前。同时,出于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偏爱,阿米尔最终藏物于哈桑床下,以偷窃之名栽赃陷害哈桑,将他逐出家门。
但是,哈桑的离开,并没有减轻阿米尔内心的愧疚,那栽赃嫁祸之行,反而让他承受“罪加一等”的痛苦。良心自那时受伤之后,便一直处于痛苦之中。
他救出哈桑之子索拉博之后,才获得了良心的救赎。当他为索拉博追风筝,并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时候,才代表着他已经成全了心中的“正义”。
做个“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是我们多人的存在,我敢说你或许能在身上找到阿米尔的影子。因为,如果你不是,个脱俗的人,你必定会有怯懦、嫉妒和欺骗的时候。
而哈桑这样的神人,注定不会存在于现实中。就算有,他最后也会被现实撕毁,破碎。或许作者安排哈桑的结局,就是要告诉人们,完美的人格不存于现实,完美的化身在现实之下将归于“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我都曾犯过错!或许都不是什么大错,或许只是一个偶尔的冲动,做了一件尚可饶恕的,且尚不能让你心长存愧疚的小错事,所以还不值得谈救赎。因为,人的的自私足以修复你的那点愧疚。但谁能保证,当你发现保全良知,要付出很大的勇气的时候,不会放弃自己的良知。毕竟,自私懦弱懒惰是人之本能!如果你不信,不防扪心叩问:如果我是阿米尔,能否像他那样,去勇敢地救赎?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我知道我的答案是:不知道。作为我,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生活的立场上,我无法指责他最初的懦弱,也无法指责他一开始的邪恶。因为我无法去指责人性,在这样一个被人性统治的情况下,我在它的面前是如此地卑躬屈膝。
我只佩服阿米尔的勇气,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去救索拉博的那一步!
当他拿起那条风筝线,为索拉图博放飞空中的风筝,为他追着风筝,像当时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的时候,并像哈桑一样,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时候。我感动,泪流满面。
他终究战胜了自己半生无法战胜的懦弱,完成一次灵魂的升华。这不仅是阿米尔的胜利,也让人类看到了挑战人性的胜利之光。阿米尔通过勇气,去获得心灵的救赎,又因为救赎,意识到勇气的好处。往后余生,他便能创造出更大的勇气,所有的懦弱,将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俯首称臣。他虽身携恶性,但终究学着哈桑这个完美的化身,学得后天的勇气,学了铁骨铮铮。
毛姆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众多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像阿米尔一样是个善恶相加的结果,我们的恶是你满身携带人性的弱点,我们的善是存于心间的良知。
然而,众人生而自私懦懒,或许证明了上帝对我们的“恶”心存偏颇。所以,我们往往会用自私行恶,而后良知便受了伤;又或许我们在追求赤念之时,会受到人性弱点的阻挠,使我们的抉择陷入“生存还是毁灭”的两难之境。
如何去挑战人性的懦弱与自私?如何去发扬和保护我们的良知?
阿米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模板:当被人性弱点扼制之时,我们都要鼓起勇气,突围而出。所以,若你心中有罪,请鼓起勇气拯救良知,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勇敢地去救赎,大声地喊出属于你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所以,就算你自以为你没有罪,往后岁月,也都做个“追风筝的人”,追一身铮铮铁骨,追一腔浩然正气,追永恒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