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曾子唯一贯之旨,传之孟轲终,又二千余年而周、程续。自是而后,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盖孟氏患杨、墨;周、程之际,释、老大行。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
翻译:
颜回过世之后,圣人之学的道统就失传了。曾子坚持本末内外一以贯之的主旨,传到孟子而结束,又过了两千多年,周敦颐和程颐兄弟才接续上了道统。自此以后,言辞上越来越详尽,但是道却越来越晦暗;理被分析的越来越精细,但是为学功夫却越来越支离破碎而没有本源,向外求取天理导致功夫越来越繁杂艰难。因此,孟子的时候杨朱和墨子的学说为害很大;周敦颐和程颐的时候,佛家和道家的学说大行于世。当今世上,为学之人都明白要遵从孔子和孟子的学说,轻贱杨朱和墨子的学说,摒弃佛家和道家,圣人之道,好像要大明于天下了。
感悟:
孔孟之道,杨朱和墨子之道,到底有什么区别?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话高度概括了杨朱和墨子的主张。简单说就是杨朱强调为己的个人主义,墨子强调兼爱的集体主义。
孔孟之道,一句话概括就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即仁义之道,延申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个开头,很好的引出了要谈的是圣人之学的现状,“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
说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似乎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如何成道,但实际上却是寥寥无几,到底是学错了还是学的能力问题?
接下来王阳明就详细展开陈述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