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原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买来的,经常在kindle上读书的时候发现自己往往比kindle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要多花两个小时才能读完一本书,觉得自己读得偏慢,想要通过提高速度来加快自己的输入(其实就是想尽快多读几本书)。这本书在书架上大概摆了四年了,家里换新书架,它也得以重见天日。
实际上,这本书讲的是学习方法,阅读技巧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书名有点过于以偏概全了。
如这篇评价的标题,作者将学习分成了Input-Process-Storage-Use四个步骤,形成了一个环。相比通常的读书、笔记、复习模式,作者加入了不少时下热门的自我提升技巧,书中那个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休息方法就非常实用。
大脑疲倦的时候,闭上眼睛,放松自己,开始想象瀑布。我想到的是一个森林中不大的瀑布,然后潺潺的水声仿佛立刻进入了我的耳中,眼睛里好像看到了阳光穿透茂密的森林后射下的一束束光斑,然后周围响起了一些鸟鸣,鼻子中呼吸到了森林里泥土的味道。再睁开眼,真的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准确地把信息输入大脑,所以我标上了Input,这是一个输入过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通过阅读进行输入,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
这一部分有两处很有意思,首先是制定阅读进度计划。从13年到现在,一共读过的书有400多本(种类多样,也有专业书),但是我从来没有针对某本书制定过阅读计划。读过这部分以后,我觉得阅读计划对于阅读,尤其是专业书阅读而言,非常重要。一本超过400页的专业书,只要看到就会让我们觉得有压力,更不要说坐下来想要啃完的时候了。有时候啃两页就已经觉得筋疲力尽了。通过提前计划,划分部分,按每部分进行阅读,并完成对应部分的记录,每天的进度一目了然,记录也能够连贯搭配,更是便于未来复习。对于较厚的一些专业书籍,阅读进度计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另一处就是提高阅读速度的3-2-1练习。按书中的方法,我估算了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超过700字/分钟,这也得益于近年来大量阅读带来的提高(练习用书是《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确实也比较好懂)。书中的3-2-1练习是一种不断提高大脑对输入信息分析速度的方法,长期练习,一定能够非常高地提高我们阅读文字的速度。
作者也在这里提醒我们,不要一味追求阅读速度,毕竟理解才是我们的目的。
输入以后,第二个阶段就需要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也就是Process,这个过程中,这些信息被去伪存真,通过关键词和线条进行关联,形成视觉卡片(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的做法有有很多书或教程都在教,只要符合相关原则,是不分对错的。读完这本书我也试着自己画了一下这本书的导图,感觉主要还是逻辑关系和关键词上,还需要多练习才能做得更好。
第三个阶段就是存储了,Storage,也就是把这些处理过的信息从“内存”转存进“硬盘的过程了”。其实,对于知识的记忆最好的方式有两种,书中也提到了,就是通过教别人,或自己实际应用。
参加培训的时候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听的时候明明什么都听懂了,回来想要教给其他人却非常困难。“教”是一个非常好的让自己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为,只有自己真的弄明白了,才可能教得会其他人,而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自己所教内容的理解变得深刻。我在为部门内部做一些培训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多自己以为懂得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吃透,通过准备的过程,大量输入,拓展了这方面的视野,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提问引发自己在这一基础上增加思考,两次培训下来,自己的收获有时候比参加培训的人还要多。
实际应用的方法和拆书帮的方法类似,自己使用的过程中,这些知识也会牢牢地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书中还有一些时间管理、番茄工作法等技巧,这里就不再评价了。
正如作者所说,学习的真正动力来源于我们的内心,也就是内驱动力,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和不甘满足现状的心态非常重要。另外,书并非读得越快越好,有的时候书是需要慢点啃或者反复啃得,作者也反复提到,阅读速度提升后节约下来的时间应该用于更加深入地思考,而非不知满足地不断赶路。
很多人都应该会从这本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一些方法或技巧,求知若渴的小伙伴们,用对的方法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