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边疆的战斗堡垒,是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力量。着力建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对于筑牢边疆稳固基石有着深远意义。
强化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通过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党的政策教育群众、用基层组织凝聚群众、用爱国故事感召群众,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坚实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建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必须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注重选拔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确保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要强化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专题辅导、案例教学、实地观摩等方式,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担当作为。
推动经济发展,增强边境地区发展活力。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基层党组织要以党建引领兴边富民,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边境村村寨寨、千家万户,让边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激发边境地区发展活力,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例如,黑龙江省鹤岗市通过组建边关“红色堡垒”边境党建联合体,推动乡村振兴,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通过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编制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云南省通过构建边疆党建长廊,健全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和横向到边的治理机制,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在边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此外,边境地区还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如“红色边境党建长廊示范点”“驼峰民兵应急排”等,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