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4 今日思考 回归到“事物本来状态”

最近在思考中反复提到一句话:回到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认为应该的样子。

这句话并非我创造,是我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看到的,引用海德格尔的两种存在模式中提到的,海德格尔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模式:

1、忘失的存在状态。

2、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

当人活在忘失的存在状态是,也就是活在事物的世界里,沉浸于日常琐事,此时的人“降低了层次”,专注于“无所事事的闲聊”,迷失在“他者”之中,任由日常世界摆布,只关心事物应该的样子。

这里的“应该”就是一个人想要的欲望,而不是事物的样子。

而在另一种念兹在兹的存在状态中,人着眼于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它应该的样子,并为之感到好奇,以这种模式存在意味着对生存的持续意识。

这里的“本来”是指不以我们欲望为转移的事物原有规律。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用这个念兹在兹的状态尝试去解释自己过往的经历,自己已知的故事,豁然开朗,跟我过往思考中的很多观点殊途同归。

在赚钱概念中提到的换钱,在客户合作中提到的先价值后估值,在好吃中提到好应该是身体所需的营养还是刺激。这些思考过程都试图让自己通过思考这个方法重新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就拿赚钱这事,赚钱不过是我们忘失的存在状态而已,我们想要的欲望而已,从价值交换的角度来说,创造价值才是这件事情本来的样子,而创造价值本来的样子就是先要具备解决别人问题的能力,于是:

我们赚钱也就是成了换钱的过程,用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换取对方愿意解决该问题所要花费的成本。

而赚更多钱的本质却是我们具备解决别人愿意花费更多预算或者更多人需要你来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我是前年思考的时候发现这个道理的,这两年我越发发现这道理的价值,于是任何客户合作都会遵循这个原则,让合作回到事物本来的样子:即价值交换的逻辑上展开,我们经常说要满足客户需求,这其实就是让我回到解决客户问题的价值交换规则上来。

如今我跟任何客户合作,首要前提并不是客户有多少预算,而是我们要分析看客户存在什么生存必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发现客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再多的预算,我们也会跟客户透明沟通,坦然说明,不会为了赚钱伤害了价值交换的本来规律。

我们的交流都是建立在我们是否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上展开,而不是刻意获得合同的功利心,吹嘘力。

我想这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简单来说就是你有病,我有药的逻辑。这样的判断让自己减少了很多机会主义,让自己多了很多专注的投入。

在自己擅长的价值交换领域,可以更专注的帮助好我们服务的客户,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我们也不应该机会主义的去伤害客户。

价钱也好,价格也罢,都是建立在帮助了对方之后的一个结果而已。事物本来的样子就是解决对方的问题,而不是获得我们想要的预算。

活在事物本来的状态中,让自己看待所有事情有了一根准线,一个原则,让自己会变的更透明更专注。

回归到生存这件事上也仍然如此,我们行动的动力是为了获得成就感和安全感所收获的愉悦情绪。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无法获得本来的生存感受,那么就不要再刻意。

不能解决问题的勤奋都是假勤奋……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销售高手、精英团队培训教程 完整讲义 ...
    八戒369阅读 33,541评论 10 377
  • 我说过,工作以后是唯一陪伴我的,还有写作,我不会再需要任何男人,也不会接受任何人,所以与每个人都必须保持距离; 因...
    清简如荷阅读 201评论 0 1
  • 回首往事历历清 辗转反侧独自醒 即将分离心还在 一片真情在豫兴
    2宁静致远1阅读 130评论 0 2
  • 工作如打杂、收入低常加班、晋升加薪无望,上下级关系紧张,这些都可能让我们产生转型。想辞职跳槽,想创业追逐梦想,想追...
    筱妍007阅读 54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