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葫芦引》,是宗璞先生花费三十三年,方完成的、史诗般的鸿篇巨著。其间,先生因为身体的原因,数度停笔。也因为精神的力量支撑着她,最终结稿,真正是呕心沥血之作。
全书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共四卷组成,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他们对祖国的大爱,对敌人的大恨,对亲人同胞的大善,对山河破碎的大痛。读之,既能感受到厚重的民族使命感,也有深切的人文情怀,让人无法不动容。
作为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自然而然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渊源,国学修养之深厚,在书中可见一斑。她以六首散曲为整部小说拉开了序幕,极具文学的美感,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没有什么比亡国更让人痛彻心扉了。当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中华大地时,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面临一场空前的劫难。然而,我们的民族可以暂时流离失所,但精神的家园,永远不可丢失。
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皆立体有型,栩栩如生,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我想分别选取老中青三代代表人物在面临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的所作所为,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舍生取义。
吕清非,是晚清时期的举人。年轻时也曾走上过革命的道路,后来因为与国民党政府的不合拍,而选择退出了政坛,过着隐逸的生活。但国家强盛、抵御外侮,始终是他毕生最大的愿望。
当“七七”事变发生,紧接着又出现北平失守,南京沦陷,老人的内心无比愤慨,有一种无力回天的痛苦和耻辱。从此,他废掉了多年来养成的每天读报的习惯。
他将孙辈们组织起来,练习剑术。一为强身,更为御敌。他将满腔的忧愤刻在印章上,“还我河山”,便是他此刻最大的心愿。
当明仑大学即将南迁时,虽然晚辈希望他能同行,但老人不愿意成为子女的累赘,而选择了坚守。
即使是老病羸弱的身躯,因为他的影响力,依然成为日伪政府纠缠的对象,要他出任伪职。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老人家宁死不做亡国奴,最终选择服安眠药,以保全清誉。
“不请长缨, 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 斯人已逝,但耳畔犹闻呐喊声。这种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又怎能不让人敬仰。
2.中年知识分子的言传身教。
在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刻,为了保存实力,学校的师生们不顾苦累,长途跋涉,辗转后方,继续 教学生涯。
学校搬迁到昆明后,由于经费的不足,能够盖起铁皮屋顶的教室已属奢侈。下雨天,屋顶漏水,并且发出响亮的撞击声。这在师生们听来,却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以苦为乐,永远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孟樾,是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处主任,可以说是教授队伍中的核心人物。
他平常话语不多,却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及子女们。他认为,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是要以知识来拯救积弱积贫的祖国。
授课之余,他潜心于创作。当住所遭到轰炸时,他第一时间关心的是书稿是否完好。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属于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护好。
在孟樾身上,还具有大爱情怀。当他听到孩子们讲述遇见日本俘虏的情景时,不是一味地教孩子们痛恨,而是语重心长的说:“他们也是人 ,但是在法西斯政策驱 使下 已经成为工具 ,被 ‘ 异化 ’ 了。我们进行这场保 卫国家民族的战争,不仅要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 ,也 要将 ‘ 人 ’ 还原 为人 。”
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高度,对晚辈心灵的成长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明仑大学里,还有许多将毕生心血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教授们。
比如,物理系教授庄卣辰,当敌机来轰炸,大家都赶紧“跑警报”去了。他却守着实验室,岿然不动,因为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器材,还有尚在进行的实验。当轰炸下来的土块将他半截身体埋在泥土中时,他却兴奋得手舞足蹈,原因是那些器械幸好没有损坏。多么率真而敬业的一群教授啊。
陈寅恪先生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正是这群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吗?
3.青年知识分子的勇敢无畏
战时的一切都是那么艰苦。没有像样的教室,但在跑警报的途中,师生们依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继续学习。
树底下,山坡上,甚至坟堆旁,随时都可以成为天然的课堂。你看,一座小山坡,这边是孟樾教授在讲述宋史,那边则是梁明时教授在分析代数,学生们全神贯注,听得如此入迷。
米饭里时常有石子、沙粒,甚至是老鼠屎,但学生们却甘之如饴,还戏称此为“八宝饭”,别有滋味呢。
在年轻一代中,有这样几位人物,尤其可爱又可敬。
卫葑与凌雪妍
卫葑,在上大学期间就秘密的加入了共产党。他因为学业优异,成了明仑大学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教师。
可是,为了崇高的理想,他不惜抛下新婚的爱妻凌雪妍,从北平去延安。即使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心中依然涌动着不灭的激情。
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放弃个人的利益得失,才能换来中华民族的独立。
而凌雪妍,一个美丽而单纯的女孩子,曾经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但她深明大义,以父亲在为政府任职而为耻。
正在痛苦之际,因为丈夫的一句“雪雪,你来”,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她,便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跋山涉水,不顾一切地踏上寻找丈夫的艰难之旅。
经过几多辗转,两人也来到了昆明。在这里,虽然物质十分匮乏,但爱情,足以填补一切的空缺。经过许多的磨难,在苦难中开出的花朵愈加娇艳。
随着儿子的出生,雪妍的内心更被巨大的幸福所填满。但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产后不久,雪妍便去河边洗衣服,不幸被水流冲走。实在是令人叹惜不已。
澹台玮
玮玮小时候在北平沦陷时,曾亲眼目睹日本鬼子的嚣张与得意,他们命令每个从岗亭经过的学生,必须向他们鞠躬问好,妄图从精神层面上征服这些少年。
玮玮偏不,他的腰杆挺得笔直,决不肯向侵略者弯腰。当大人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得不烧掉许多书籍时,同时被烧掉的,还有他手绘的地图。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快快长大,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在昆明上大学期间,玮玮报名参加译员训练班,为抗日积极的做准备。他要到前线去,用自己的所学,充当美国官兵的翻译,为抗战尽绵薄之力。
身为富家公子,又是家中的独子,父母的内心不愿意他冲在战场的第一线,但同时又对他的勇敢无畏感到自豪和支持,唯有祈祷他平安。
在腾冲的战役中,因为电话通讯中断,他和美军专家谢夫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电线。当谢夫中弹牺牲时,玮玮毫不犹豫地冲出去爬树架线,确保了通信的畅通。但他自己也不幸中弹,身负重伤,最终抢救无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的青春年华。
他临终前发出的声音便是“祈祷和平”,这一幕,无法不让人心碎。
读到这里时,眼前同时浮现的,还有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扮演的富家子沈光耀的身影。
同样是因为目睹在整个中华大地再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时,沈光耀反复琢磨着先生吴岭澜的教诲:“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以及美国空军教官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同情和无畏。”的话语,毅然投笔从戎。
沈光耀驾驶飞机,与敌作战。在遭到敌机重重包围,可以自保的情况下,毅然选择撞向敌人的军舰,和敌舰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在从军的那一刻,便已将安危置之度外。这又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呀。
嵋
是孟樾的二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她温婉却独立坚强,善良却不失锋芒。
因为战争,她的童年被迫提前结束,生命得到迅速的成长。她和玮玮一样,迫切的希望走向战场,报效祖国。
她积极报名,去了战地医院,帮忙救护伤员,整理资料,并利用自己所学,翻译丁医生急需的英语资料,为救治伤员起到了间接的作用。
最了不起的,是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说服土司加入抗战的队伍。虽然她只是个柔弱的女孩子,但同样的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群年轻人的勇敢无畏,为抗日战争最终取得全面性的胜利,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野葫芦,不怕风吹雨打,不畏霜雪严寒,这不正是中华儿女宝贵的民族特质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谢他们,为和平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