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市场之笔,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清晰勾勒“双碳”目标路线图。

碳市场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工具。我国已建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强制减排)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两大市场,截至2025年7月底,前者累计成交6.81亿吨、467.84亿元,行业低碳意识持续提升,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体系完善方向。

《意见》设定了清晰目标:2027年,碳排放权市场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2030年,建成规则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碳市场,形成科学碳定价机制,兼顾减排决心与发展实际。

具体举措上,一是扩大碳排放权市场覆盖范围,将配额管理从强度控制转为总量控制,结合免费与有偿分配,建立储备调节机制,并规范试点市场;二是加快自愿减排市场建设,完善方法学与全链条管理,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多主体应用,发挥党政机关、国企示范作用;三是提升市场活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扩展交易主体,同时加强监管防风险;四是强化能力建设,搭建数字化系统,严格核算核查与机构监管。

碳市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引领,更离不开企业与普通群众的积极参与,二者是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企业:主动作为,争做低碳转型主力军

合规履约是基础。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需严格遵守核算、报告与核查要求,按时完成配额清缴,将碳成本纳入生产经营决策,倒逼生产流程优化,比如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改用清洁能源等。

创新减排是核心。企业可主动布局低碳技术研发,如新能源应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将低碳创新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自愿减排市场,开发林业碳汇、节能改造等自愿减排项目,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获得额外收益,形成“减排—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绿色管理是延伸。从供应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行低碳理念,优先选择低碳供应商,推出绿色产品与服务,向消费者传递低碳价值,比如家电企业研发节能产品、物流企业采用新能源车队等,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减排。

群众:点滴行动,汇聚低碳生活大能量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日常出行中,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居家生活中,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的习惯,主动选择节能家电与环保建材,从消费端降低碳排放。

关注并参与低碳实践。了解碳市场基础知识与“双碳”政策,支持身边的低碳项目,比如参与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在消费时优先选择带有“低碳认证”的产品,用消费投票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传播低碳理念。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低碳生活技巧,带动家人、朋友共同参与,让“低碳环保”从个人习惯变成社会共识,形成“人人谈低碳、人人做低碳”的良好氛围,为碳市场建设筑牢社会基础。

《意见》的公布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以碳市场为抓手,激活市场机制、企业动能与群众力量,为“双碳”目标提供全方位支撑。相信在政策引领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必将绘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绿色新画卷,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