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法——以读攻读

梭罗曾说:“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以读攻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在反复迂回、纵横交错的重读中,读者所可能获得的那种攻城拔寨的喜悦即是“以读攻读”的快感。

仔细阅读《以读攻读》才了解所谓的“好的阅读”是要觉察文字中的复杂意味,文本细腻逶迤的美,需要勤学苦练获得阅读的技能。

最后的寓言家。

这本书介绍了采用寓言体写作的桑顿.怀尔德,他从小就随父母远赴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读书生活,彼时在上海担任驻华总领事的父亲因公务繁忙,怀尔德在烟台教会学校读书,恰恰是这种亦古亦今、亦东亦西的双重视界,让怀尔德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中难以复制的稀罕存在,留下许多文学财富。他的《我们的小镇》,特点是:无意于像海明威、福克纳等现代主义作家那样去追求语言的新奇感,也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那样关注自身的时代或人物性格的塑造。

他的小说似乎故意采用老旧的叙事风格或古典的寓言格局,讲述宏大恒久的人文主题才是他的目的。

他认为文学的伟大并不在于教会我们去怀疑和愤怒,而应该让人类精神的家园有所依托。

怀尔德是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进入这个世俗化的“泡沫橡胶”时代的,他毕生的信念都是希望对当代社会的集体心灵发出警示,让我们能突破那些庸俗与狭隘,时常向历史的深处凝望,向头顶的星空凝望。 

文字营造出足够的抒情氛围。

当视觉媒体艺术已成为主宰当代都市人审美感受的最强大媒介时,以纸张为载体、以词语为表义单元的小说不仅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反而不断地让3D摄影机和“巴兹.鲁赫曼”们感到自己力有未逮。

隐藏在文本中的旋律,让《了不起的盖茨比》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虚构叙事,变成了乐谱和自由诗,给浸润在文本中的读者一种纯粹的感官愉悦,使语言的形式变成了内容本身。

菲茨杰拉德的抒情格调和曼妙的文风恰恰对应于他笔下那个喧嚣时代的香艳奢华。鲜有作家像菲茨杰拉德那样在小说中热衷于使用与色彩和光线有关的形容词。当尼克第一次与盖茨比邂逅时,只说他与尼克“年龄相仿”,然后以整整一大段来摹写盖茨比“那极为罕见的笑容”——那掺杂着天真的友善和狡猾的伪装的笑。

小说家对细节的掌控,有着电影无法比拟的优势。

詹姆斯.伍德说:“文学与生活的区别在于,生活充满了太多形态不固定的细节,很少能引领我们去关注它,而文学能教会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阅读绝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之事,它完全可以延宕在毕生的岁月中。而且随着生命的更新,随着阅读视野的开阔,文本的奥秘会在不断重读中,渐次向读者打开。 

此书谈到: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自然构成了另一种“策略”问题。阅读是一种策略性的解码过程,读者的任务就是对作者的编码过程进行分析。以《简.爱》为例,作者想安排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罗切斯特有“阁楼上的疯女人”……世俗道德风尚又怎么办?最终,病妻去世,简意外继承遗产,听到心灵的召唤,回去以后发现罗切斯特已经变成虚弱的盲翁,他们终于可以团圆了。

此书还介绍了一本百科全书式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不知哪位朋友读过呢?我们很难想象那么复杂的一本书是品钦在陋室写出来的,据说读这本书时最好精通英文、德文、法文甚至还要一些俄语和南非荷兰语,身边还要有好几本辞典。真所谓:伟大的作家都是隐秘的历史先知!

但老师的这本书直指作家潜意识活动,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刺激我们的感官,如果再读我们读过的那些书相信能唤醒更多理智与情感的顿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序: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
    南百城阅读 442评论 0 0
  •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
    浅辄止阅读 2,571评论 2 19
  • 交换旅行——当月英在网络上看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像被电击了一下,愣了半天神。她觉得这就是为她此刻的心境和心情准备的...
    格格晴儿阅读 207评论 0 0
  • 1、不调用C++/C的字符串库函数,编写strcpy函数 上述strcpy能够把psrc的内容复制给pdest,为...
    雲凌禹阅读 40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