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上半年营收增两成至 3713 亿元,净利润 155 亿元,如何评价这一业绩表现?

基本还是以稳为主了。

看财报,不是单纯看数字高低,也得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还有同行的表现。

你单纯看比亚迪的账目数据,其实已经算亮眼了。

营业收入3713亿元,同比增长23% ;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3%。

关键这个数据厉害的点在于其隐蔽性,就正常制造业的折都是奔着越长越好的,因为按照会计准则,你折旧计提年限越长,每年账面上的利润就好看的多。

但比亚迪不这么玩,比亚迪大多数投资固定资产折旧就按照3年算,然后你按照这个准则来算的话,当时的净利润就不可能高,如果按照这个折旧算法走的话,我甚至给大家预测一波。

目测下来,如果比亚迪后续不再搞什么滚装船这样的巨型项目,那么比亚迪接下来26、27年的业绩也都会稍微被压制一点,然后再27年折旧计提完成后将会轻装上阵,最后实现一飞冲天。


为什么这么做,大家也要结合同行的表现来看。

受到全球经济承压、贸易战等因素影响,海外头部车企半年报呈现“营收停滞、利润下滑”的态势,多家巨头净利润降幅均在30%以上。

丰田的表现就不用说了,增收不增利,甚至明白说了以后业务重点要转移到维修业务上了,说明对自己新车这块销售,厂家自己也没多少信心。

国内汽车行业的业绩也不太乐观。

长城汽车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1%,基本每股收益0.74元;

江铃汽车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7.327亿元,同比下降18.17%,基本每股收益0.85元;

广汽集团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25.38亿元,同比下降267.39%,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长安汽车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江淮汽车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7.728亿元,同比下降356.89%,基本每股收益-0.35元

上汽集团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基本每股收益0.525元

比亚迪2025年中报归属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基本每股收益1.71元

其实大家从今年国内汽车新品上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了。

今年国内汽车发布会,如果汽车厂商没有给到观众一个最震撼的价格,那么等待这个车型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全网群嘲,过后查无此车,基本这款车的销量,后续也就跟着凉凉了。

换句话说,现阶段就是国内汽车厂商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各大厂家完全已经顾补上利润了,都是在尽可能压缩利润,出台有竞争力的车型,希望能在现在的汽车绞肉机战场上取得一定成绩,最起码也要先占据个生态。

但比亚迪的节奏,实际是不一样的。

当年全民压制燃油车的时候,是比亚迪率先完成了电动化的研发路径,最后实现了华丽的弯道超车,而现在的路径,则是比亚迪率先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开始攻城略地了。

中国市场确实很大,但14亿人的市场,永远比不上全球市场的规模。

2025年前七个月,比亚迪全球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27.4%。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今年前七月比亚迪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超55万辆,同比增长超130%,销量已超去年全年,今年海外销量有望冲击百万大关。

截至7月,比亚迪新能源车已进入全球超112个国家及地区,并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等多个国家取得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第一。

那问题来了,进军海外的关键要靠什么呢?

纯粹供应链的优势,在国内这种自由竞争市场可能是有用的,但如果想要进军海外,就必须面临海外关税壁垒考验,用人话来讲,就是国内可以靠价格取胜,但国外已经定死了价格,那就必须要靠新东西来取胜。

而比亚迪给到的解法,就是研发之王势头强劲。

2024年,比亚迪首度成为A股年度“研发之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比同期净利润高一倍,蝉联A股上半年“研发之王”。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2100亿元,“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深植于比亚迪的基因。正因如此,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颠覆性技术,且成为全球第一家针对智能泊车“全兜底”承诺的车企。

比亚迪的未来,实际是在海外,而不是在国内市场,而海外市场需要的,不只是全供应链,还有技术,这也是比亚迪现在正在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