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叫做《杞人忧天》的课文,出自《列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杞人是一个不切实际,为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愁,最后因为忧虑死掉了的人,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杞人,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
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以为自己和所有人无处依托,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从大多数人的眼光里,杞人就是一个没事找事的人,他提醒了我们不要试图从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里发现道理,庸人自扰。
但是,不妨仔细地想一想,杞人是庸人吗?以另一个眼光来看,杞人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杞人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他很有想法。他看到了常人看不见的道理,想到了常人想不到的事情。最后,杞人通过与另一个人交谈也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同时又增长的了自己的学识。最后一句“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说明了两个人都非常的开心,杞人由于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而开心,解答疑惑的人因为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他人的问题而开心。
本来想看一看本文的原作者怎么想,遗憾的是本文的作者,列子也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像《两小儿辩日》一样,只是交代了故事,并没有给出什么结论,把谜底扔给了读者,如果读者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