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传统的四大风俗

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春节,古时有多种叫法,分别为“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指一年的第一天;夏代是指正月初一,其后有所变动,直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正月初一为元旦才被正式固定下来。辛亥革命(1911)后,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俗称阳历年),夏历正月初一为阴历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z.f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民间则俗称“过年”、“过大年”。农历“大年三十”古时称“除夕”,意为“旧岁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称“三元”,俗称“大年初一”。中国民间“过大年”亦称“腊月忙年”,其风俗历经几千年演变,迄今仍遗存下四大年俗:



年俗一:拜神祭祖

过年风俗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夏历十二月称腊月,《说文解字·肉部》有“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之语;《礼记·月令》明确指出,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尚书·舜典》曰“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由于宗教、风俗本身的保守性及历代统治者的倡导,这种原始时代的“敬神”礼俗代代相袭,并日渐演化为祭灶神。民间有谚语:“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心目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但灶神的主要职责似乎有些背离,演变成为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乃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故深得老百姓的顶礼膜拜。人们想祈福禳灾,便对灶王爷恭恭敬敬。

《北平年谣》的“二十三,糖瓜粘”,说的便是灶王爷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升天禀报一年情况时,人们祭灶,麦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为让灶王爷喝得晕头转向,麦芽糖甜而粘,灶神吃了甜糖后只能说好话。老百姓还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用在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如今,祭灶风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祭祖。过年祭祖,既是悼念祖先,也祈盼祖先保佑自己来年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乡间人家在去法秽、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帖之后,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晚上那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让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年俗二:团年守岁

过年习俗的民间传说与“腊祭”不同。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临之际,便四出噬人、畜。古人为防御“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发出巨响,把“年”吓跑。《诗经·小雅·庭燎》即有“庭燎之光”的记载,这“庭燎”便是用竹竿制成火炬,燃烧时竹节内空气膨胀后爆裂,发出噼啪之响,这便是“爆竹”的由来。“年”怕火光、爆响,人们每逢除夕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在烛火通明中聚集守岁,也便形成吃团年饭与除夕守岁的风俗。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分岁饭”。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团年饭的习俗。除夕守岁是从吃团年饭开始,这顿饭常常得准备好几天,是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一家团聚之宴,一般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年,可见这顿“团年饭”是何等重要。“团年饭”南北风俗各异,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欢包饺子,寓意“更岁交子”,江浙一带时兴打年糕,楚地做鱼肉糕,“糕”与“高”谐音,鱼则是祈愿“年年有余”。

除夕守岁俗称“熬年”,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梁)徐君倩有诗《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写道:“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不催。”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已非传说中那消极的躲“年”,而是在共叙亲情中辞旧迎新,寄托着一种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年俗三:拜大年

《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男女老幼早起后穿上新衣服,放过“开门炮”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朋好友,也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不同的讲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拜完。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则是平辈间相互道贺。明朝中叶,“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菽园杂记》)从清朝起,拜年已有“团拜”的形式,《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恭拜新年,这大概是早期的贺年片。至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精致,帖上不仅印有赠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有“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之类的祝辞。


年俗之四:压岁祈福

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赐予晚辈,寓意“压岁祈福”。相传“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故又称“压祟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安度过新岁。《燕京岁时记》说到两种“压岁钱”:“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晚辈者,亦谓之压岁钱。”后一种便是沿袭至今的用红纸包裹,由长辈分给孩子的压岁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予,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民间百姓将“压岁钱”放置孩子枕头下,正是为了“压祟”,希望当恶鬼妖魔或传说中的“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从而化凶为吉。这也是长辈希望孩子平安的一个美好心愿。(本文参阅《中华风俗大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