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常听过类似这样的话:
你一定要做你热爱的事……
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
你只有做自己热爱的事才能做好才能成功……
并不是说这句话有什么不对,只是类似的话听多了,就容易对"找到热爱"这件事变得执拗。
所以有段时间,我对"找到热爱"这件事非常执着。
总觉得,我现在没干劲,没动力,不想做,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
等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我就有动力,我就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了。
于是就不停地找,不停地换,做一件事一段时间,觉得不是自己的热爱,又放弃,继续找下一件事,如此循环反复……
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毛病吧: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想着做做看,短时间见不到成效,就想放弃,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
但越是这样,就会发现事情越不会按自己预期的发展,而一直苦苦寻觅不得热爱的过程又时常让人陷入内耗、自我怀疑的痛苦中。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很多人对「热爱」这件事是存在误解的。
以为这世上,存在着一个我们生来就热爱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热爱通常是你主动投入和付出之后的结果。
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而是在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创造某种对他人有价值的实在成果之后的结果。
先喜欢,其实是种可遇不可求的状态。
更多时候,我们是在实践,不断获得正反馈的过程中,逐渐爱上,然后让在做的事成为了热爱的。
换句话说,热爱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需要你无条件地投入。
你投入越多,这件事带给你的回报越多,回报越多,就会越热爱,越热爱就会越投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一个爱好无法给你带来持续的正反馈,带来持续的成就感,是很难坚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容易陷入到三分钟热度和自我怀疑里的原因。
我们错误地以为一时兴起的感兴趣就是喜欢,而一旦这类事情需要进入长期练习、付出精力却不能立即得到结果的阶段时,就很容易被放弃。
做任何一个事情,要看到成果,都是需要长期投入做下去的。
遗憾的是,任何一项技能在初期的练习中都是枯燥无聊的,大部分人往往都熬不过开头,即还没熬到能获得成就感的阶段就放弃了。
没有深度的投入就看不到正反馈,看不到正反馈,你就很难爱上,于是你所谓的「兴趣」「爱好」都无法转变为热爱,你就觉得总也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
另外就是,我们在找热爱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带入一种「绝对」的思维里。
就是我们喜欢追求「绝对」的热爱,非要找到那种百分之百的感觉。
如果不能确定那绝对百分百是我热爱的事,我就无法采取行动,无法无条件全身心地投入。
这背后其实是,我们不敢肯定自己的选择,或者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为选择承担一切。
我们怕走弯路,怕付出了没结果,所以总想找到一个确定会有结果的方向再去行动。
但很少有人是一次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可能穷尽一生也没有办法找到所谓的「真正的热爱」。
对绝对热爱过分执拗的话,等待我们的就是无尽的焦虑和迷茫。
所以不要执着于追求百分之百的答案,热爱或者人生目标,都是在行动过程中,收到了正反馈,找到了价值感,才会产生笃定感的。
大家都想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但热爱不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动词。
需要真的行动了,在过程里才知道是否真的喜欢,真的热爱,真的愿意做下去。
✡️
那要怎么行动才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1.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
很多人的迷茫,完全是"想"出来的,每天都在想,但就是不行动。
我们不敢肯定自己的选择,不敢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总是指望有哪一个老师告诉自己,指望在哪本书里找到一个答案,能告诉我,我热爱什么,我适合什么,我能做什么。
其实就是急功近利,不想为试错付出成本,一点弯路都不想走,只想直接看到结果。
然而成长中的悖论往往是,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精明过了头,就容易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留在原地。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里说,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较得失的"傻瓜",带着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你才会发现目标越来越清晰。
当我们总想找到一个确定会有结果的方向再去努力的时候,就容易陷入在不停地找,而就是不行动的怪圈里。
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当你想不出结果的时候,先行动起来。
2.多接触,多尝试,多观察
放下「绝对」的想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广泛接触和尝试你想做的事,不要太看重结果,而是关注、观察和体验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
你大可以罗列出那些你感兴趣的事,去研究、观察,大量接触、测试,每一次体验以后都问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愿不愿意深入了解。
你可以找到做你感兴趣领域的人,观察这些人的状态,工作方式等是不是你想要的。
比如你想做自媒体导师,想做家庭教育指导师,想做天赋解读师,先去看看别人是怎么交付的,别人是怎么设计的,他们的状态怎么样,他们的工作方式怎么样,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尝试做什么,很可能是因为人生样本太少了,见得太少了,所以连选择都无从做起。
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大量地看,大量地体验和参与,丰富你的人生样本,从而找到你愿意尝试的领域和赛道。
选择了,再去行动,不断校准。
3.榜样人物法
在你朋友圈里,你的生活里,你的身边,找到5个对标的榜样人物,罗列出你喜欢他们的原因,他们在做什么样的事?
既然他是你喜欢的,愿意长期关注的人,那对方身上肯定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想要的,喜欢的,吸引你的。
找到5个这样的人,把你喜欢他们的原因写下来,你喜欢他们的原因,就是你将来可以努力去做的方向,而这个方向里面一定是有技能的,可以先从这些技能里去体验筛选有没有你喜欢的。
4.30分就可以上路,50分就可以深入觉察
放弃那种以为找到热爱就能做好一切的想法,因为热爱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
不是有了"热爱"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而是克服了困难才能拥有热爱。
不要追求「绝对」,而是在30分就可以上路,50分就可以深入觉察。
100分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你在路上通过不断觉察来提升的。
找到热爱这件事,不是靠我们"想出来"的,是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行动,去投入,去试错,去不断尝试才能找到的。
甚至不是说找到,而是你在不断收获正反馈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重要的是,先找到一件事,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长期投入,把这件事做好。
当你能从中为他人提供价值,得到成就感,收获快乐的时候,这件事自然就成为了你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