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宅了两天,没有下楼。收拾完屋子,在沙发椅上来个葛优躺,真是万事清静。终于有一把时间做些什么我自己的事了。总该来点自我实现,自我存在之类的事情吧。
可我走不出去,我知道人群在的那些地方,有我向往的东西。可不知道怎么去哪里,从哪里开始。
我能干些什么?还有时间,我再想想。我踱步到阳台前,从10楼的窗台往下望,小区里有人行走,有人在跳绳。窗子半开着,一阵凉风吹来,很柔软。
也许我今天该去跑跑步了,但提不起兴致。那一瞬间,我真想不明白:就这你也叫爱运动的人?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活在重复单调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中,但在面向外界的所有自我介绍里都写着:爱读书、爱运动、爱交朋友、爱旅行如此种种?
爱这个字眼真的可以很随便。爱,一点都无需用力,张口就来。
爱运动,不是指全身心地去投入运动,爱旅行,不再指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路上,爱一个人也不再指是用整个一生去爱。
这就是普通人的爱,偶尔导向行动,大多情况下,只是出于一种感觉和想象。
运动、旅行、读书之类,无疑是现代大众语境里倡导和流行的精英阶级休闲生活方式。我们爱它们,只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感觉更好而已,就好像伸手能够到向往阶层的生活。
通过爱它们,我们获得了伪装。这种伪装,带我们逃遁了现实里沉重而且乏味的自己,只要说出这句话的一霎那时间,我们就能“金蝉脱壳”,“接近”甚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获得身心愉悦,仿佛我们已经实现了自己。
真没有比这更廉价,便捷的,感觉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法子了。
只是,把“爱”当成一种美化平庸生活的方式,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欺骗的循环,到头来证明,我们的确就只是能过平庸生活的人罢了。
而有一些人的爱,却是用生命去爱的。
对他们来说,运动、旅行、读书绝不该只是文化流水线上产出的休闲生活方式,人生的修饰花边。他们还从内心深处认可这些事物的价值,将其视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之完整自己不可或缺的组成。
于是,他们在行动中实践爱,把大量能给的时间都给了自己爱的事物。每天花两个小时泡在健身房;一到有假期就有冲动背上行囊;下班后看到他,多数情况是捧着一本书或kindle……
这种“爱”里面有着一种执着,不顾一切,坚持,甚至包含着在普通人看来是“苦行”的东西。就像我不愿意放弃掉此刻的葛优躺跑出去运动,普通人的“爱运动”,才不会有为运动这件事受苦的成分。
他们抱有的这种爱,也让他们真的达成自我实现,活成了普通人向往的那种人。
一种爱可以让我们到达远方,一种爱,只能让我们和远方隔岸相望。
问问自己,当你说爱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真的爱吗?它是不是只是你用来缓解现实的麻醉药,是无聊生活的消遣?
而你心仪的“那件事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确定那件事物有你想要的远方,有一个想要的自己,就不要止步于仅仅是偶尔为之,多数留在口头上。
如果看清那件事物只是一种“玩意”,那也不要轻易说“爱”。你可以说,我偶尔读书、偶尔运动、偶尔交朋友、偶尔旅行。(言下之意:更多时间我就是一个无聊不能再无聊的人。)一旦说爱,很容易变成对自我的欺骗和麻醉。你只是认同那种生活方式,却不知道生活方式背后的人生是用行动拼出来的。你只是爱它们带来的“感觉良好”,却从不理解它们其中有酸涩、枯燥,孤独。
爱一定是这样一个词,它本身需要实现,否则只是空想。它本身需要付出,否则只是诳语。它本身一定会与痛苦形影相伴,否则只是欺骗。
从现在开始,你要超越自身的局限与阻碍,用足够多真实的行动和时间去演绎你对美好事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