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与《指南录》

   19/9/13      •多云      心情愉悦

        昨天那堂课最后的10分钟,老头给我们读《指南录》,在此之前,整个教室一直充斥着假期来临前的狂闹,很多人是在最后一段开始才勉强找到了原文。老头没能在眼泪落下的时候赶着读完最后一句,于是所有人都抬头看着他,然后在几秒钟后低头沉默。其实教室里大多数人对文天祥的认识都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却还是在老头呜咽的声音里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据说,二十年前,如同我们这样落后的省份,还可以拥有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现在临近退休的一些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之一。因为那个年代特有的贫穷,教育的封闭性和录取方式的落后性等种种原因,一批本可以获得如今看来更好的高等教育的学生走上了师范这条不归路。等他毕业的时候,世界还不浮躁,内心还有温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在家乡任教而不是去往更为广阔的远方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他所处时代的不幸。然而,他人生的不幸,却是我们这样孩子的幸运。等我们入学的时候,他在岗位上差不多待了二三十个年头,积攒了足够的教学经验,而且毫无疑问拥有深厚的知识修养和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师范情怀,并且愿意用一种过来人的前瞻性的目光,教导我们这些处在最落后地方的学生。

这样的老师并不是很多,他们胸怀坦荡,永远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但每一个都可以对像我这样目光短浅身处井底的孩子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院里新进的老师可能比他们拥有更好的学历,但是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情怀了。

老头说,教育资源的流动正像其他任何一种资源的流动一样,以一种越来越倾斜的角度像某些地方流去。这不是靠装几台电脑或者造几幢教学楼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我生活的环境里,大概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愿意用一辈子的遗憾和见识去告诉我们这些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孩子“你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无论你们出生在哪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