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巴掌扇碎的是灵魂

某卫视曾经调查过父母打孩子以至于孩子自杀的看法,结果大吃一惊。

50%表示自己都是这么过来,没什么大不了,40%表示这位孩子自杀,太没有责任感了,只有10%的人表示同情。

许多人认为家暴没什么,一代代都这的下来了,家暴是父母的事,哪有自杀这么夸张。

“我现在不过的好好的吗?打几下又少不了肉”

心理上的伤是没法计量的。

家暴很少留下身体上的创伤,却经常使得内心鲜血淋漓。


38岁的女导演黄莉在最近的一期演说家节目,讲述了自己被家暴的真实故事。

母亲被父亲打,自己被母亲打。

“我成了妈妈的发泄桶,经常会无缘无故的遭到妈妈的打骂”

“灯泡坏了,妈妈心情不好了,她都免不了被打,每一次被打都是趁爸爸不在的时候。”

“我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爸爸。”

我害怕爸爸因此不高兴然后继续打妈妈,妈妈再来打我。

黄莉想着为妈妈的命运负责,可是那时的她也只是个孩子。

妈妈打我是为了我好,只要妈妈愿意就好,我应该承受这些。

不难看出,黄莉幼年的时候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她认为之所以受到母亲的暴力虐待都是因为自己当初没有制止父亲对母亲的家暴。

精神的创伤难以愈合。

家暴带给的远远不是身体上的伤痛。


发小是一个讨好型性格的人。

讨好型人格,指的就是那些把自己看的很轻很轻,把别人看的很重,认为事情的出错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好,低微到尘埃里,将自己埋到很深很深。

对于别人的要求从来不去拒绝。

不是不能,不是愿意去做,只是不敢,不敢去拒绝别人。

他曾经向我表示记得起童年的这些画面:

“被父亲训斥着,说不懂得礼数,不配做人”

“母亲对我的否认,从来不在意我取得的进步”

“父母三天两头吵架,吵的很凶,母亲以泪洗面跟我说不离婚都是因为我,让我“懂事”

也不知道一幅画面是怎么牵扯出一段故事,但是确实就是知道。

从那时候起他就变得说话小心翼翼,逆来顺受,没有安全感。

心理学有过这样一个实验,跳蚤的弹跳性很好,但是在上面放上一个玻璃罩,跳蛋以为上面没东西,但是却一次次的被阻挡,过了一段时间后,玻璃罩被撤走,可是跳蛋跳的高度永远只能是玻璃罩的高度了。

《美丽新世界》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当谈到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婴儿嚎啕大哭,这样子来回多次,当婴儿长大后,每当听到这个词,也会想到那些刺耳的尖叫声以及哭声。

书和尖叫,恐惧联系在了一起。

在歪曲的引导下,变得小心翼翼。

家暴留下了心理的隐患,好了伤疤也永远忘不了疼。


第一次感到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件事是从两个年龄大小相同的幼儿园朋友身上知道的。

一个懂事乖巧,一个折腾任性。

有一次发糖果,懂事的和不懂事的都没有发到糖,不懂事的就开始大声哭闹,直到工作人员意识到,给他发了糖。

懂事的没有哭闹,自然也就没有糖。

“大概是工作人员忘了吧,他们已经很累了,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懂事到让人心碎。

在《强势》有过对戴安的一个考察。

戴安是一个考察员,老板提出了消极的要求,戴安不去跟老板抗议,她开始消极怠工,不是把咖啡洒了,就是把咖啡冲的太淡太闲。

每当遇到临时加班的时候,戴安也从来不曾抗议,但是她选择消极怠工,用两倍的时间去完成,将时间推迟。

专业人员后来去问过戴安是否对此这些老板有意义,戴安坚持否定,并表示那些事情只是失误。

作者提到过,婴儿有惹麻烦的天性,他们静不下来,为了让他们安静,也就出现了婴儿床,围栏,保姆等等的存在。

婴儿长大了,这些的控制效果少了,控制的方面就从浅层次到了深层次。

利用愧疚,消极感,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条,第一是因为这样子很省事,第二是因为他们也是这的过来的。

整理好房子,就会说,真是乖孩子。

做父母不喜欢的就会说,不是乖孩子。这个时候再配合严肃的表情,你会产生提心吊胆的感觉。

一件事情上升到人格。

这也是一种冷暴力,一种冷家暴。

冷暴力就是非暴力带来的暴力。

父母将自己的郁闷发泄到孩子身上,但孩子不明白发生什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自我怀疑:我会在不知觉间让人不高兴,即便我什么都没做,别人也会讨厌我。

冷嘲热讽,一旦被贬低就会被父母否定整个人。

又打架了?你真是不孝顺,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这都考不好,你一辈子就是个废物。

你能干成什么,就知道玩,一点都不知道帮助父母,不孝。

无从依靠带来了安全感的丧失。

我活着,不仅仅是以为我活着,主要是为了爸妈的面子活着。

爸妈不爱我,爱的是我取得的成就。

不能添麻烦,一个不好的,不乖的自己,不值得被父母爱。

这也是低自尊的人的主要成因。


布莱克曼曾经提出一个案例。

有位三十多岁的男士,是牧师的助力,他不断地容许自己被教堂其他的牧师欺负。

他的表象就如同他的弟弟一样,他的弟弟一直是父亲严厉体罚的对象。

布莱克曼后来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他对施虐的父亲怀有极大地愤怒。

之所以不还手是希望父亲看到他的不还手,让他的弟弟看到他的不还手。

这样子会引发他父亲的内疚感,降低自己对弟弟的愧疚。

对弟弟遭遇的无能为力也会产生内疚,为了排遣内疚,他在生活中允许别人对他的欺负。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受害者认同

张德芬曾经指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某位女患者经常去寻找已婚的老男人,不图钱,就是控制不住的想找,然后不断地经历不堪的事情。

为什么一位长得漂亮的人会找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男人,不断地经历被抛弃的画面?因为想报复父亲,报复那不负责任的父亲。

除了受害者认同还有攻击认同

通过对施暴者所作所为的认同,将其合理化,他们会攻击别人。

会暴力的去虐待,这样子可以防御愤怒,防御着无力与愧疚。

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

哪怕这个地方,叫做家庭!



我曾经听到某位心理学前辈给我讲过一句话:“现在想想,我们这代人被许多看不见的观念束缚了。”

闭上你的眼睛,仔细想想童年的画面

其中,画面在你的脑海中闪过,想想那些画面带来的感觉。

如果有不好的影响,慢慢的克服

如果你想到的是父母对你的冷漠,对你的拒绝

导致你现在变得害怕与别人亲密接触

那么就开始慢慢的试着相信别人

将亲密的程度做一个划分

从最弱的到最强的

慢慢开始建立关系

一步一步来

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祝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是股票市场中的佼佼者,你的资产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增加了百分之十。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做到一年中增产百分之...
    老周_1872阅读 288评论 0 0
  • 《山海经》有言:“钟山之神 ,名日烛阴 ,视为昼 ,瞑为夜 ,吹为冬 ,呼为夏。不饮 ,不食 ,不息 ,息为风。身...
    十维阅读 315评论 0 0
  • 最近对艺术特别感兴趣,对绘画,对音乐,以及他们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沉迷。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好像一下子从难民营跑了出来,...
    makaka阅读 492评论 0 0
  • 前两天和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吃饭聊天,我们始于相亲,止于朋友~他说自己老了许多,增添了不少华发,可是当他谈到那即将...
    小宝咪哒阅读 154评论 0 1
  • 出行越来越便捷,放假前一天拿到签注,有一搭没一搭地买了车票,订了房,其它攻略都没做就这样来了,今天早上起来临...
    suzanneWH阅读 19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