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话:“莫欺少年穷。”
年轻人拥有巨大的潜力,又有谁能预测他们的未来呢?也许,他们能一飞冲天;也许,他们能飞龙在天;也许,他们会逐渐走向衰败。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年轻人必然要经历的。历经成败的他们,到底能成长到哪个程度,既要看他们的天赋,也要看他们的心性。
一个家,为什么要重视年轻人呢?因为子女后代才是家庭的未来。子女好,家庭会更好。子女差,家庭会更差。
好的家庭,一般都“一代更比一代强”。差的家庭,多半“一代更比一代弱”。强到了一定的程度,家庭就兴起了。坏到了一定的程度,家庭就衰亡了。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家庭,会诞生出这些儿孙,振兴家庭,贵不可言。
一、诞生出“潜龙勿用”的儿孙。
《周易》的乾卦中,有这么一个词,名为“潜龙勿用”。大致意思是,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就不要轻举妄动,沉下心来默默等待时机就好。
在“乾卦”的六个层次当中,潜龙勿用属于第一个层次。后续五个层次,分别是: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要想赚到中等的财富,就必须达到“终日乾乾”的境界。只是,很多人连“潜龙勿用”都做不到。这些人,就没有成功的潜质,一生劳碌命。
潜龙勿用,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替代,那就是“隐忍”。司马懿隐忍了六十年,才一飞冲天。勾践隐忍了好些年,才击败夫差。可以说,不隐忍,就无法成功。
父母,也许已经无法改变命运。但是,我们要让儿孙学会“潜龙勿用”。该隐忍的时候,及时隐忍。
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每一次的隐忍,都是对于宝剑的打磨,终有一天,能一击即破,见血封喉。
二、诞生出“自力更生”的儿孙。
既然要“一代更比一代强”,儿孙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基础的条件,便是自力更生。
子女长大了,就像是雏鹰一般,终究需要离开父母的身边,到远方闯荡。父母,就该及时放手,让他们去打拼,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出路。
说实话,竞争越来越大,出路越来越难找。只不过,无论前路如何,能够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连自己都养不活,哪还有希望呢?
现在,有一些父母喜欢“富养”子女,觉得自己有钱了,就该让孩子享受。这种做法,害死了很多人,也给家庭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试想,孩子需要自力更生的时候,你阻碍了他们,让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能力,那他们的未来,还能繁花似锦吗?暂时的庇佑,那是毫无意义的。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肯定要比孩子先走。如果孩子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那父母离开后,他们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三、诞生出“遇强则更强”的儿孙。
有一种人,那是必然会成就不凡的,那就是“遇强则更强”的人。
遇到强者,不退缩,继续坚持下去,激发自身的潜力,那他们就能战胜这些强者。再不济,也能实现能力和阶层的跨越,远超父母。
项羽和刘邦,虽然是对手,但他们都是“遇强则更强”的人,所以项羽成为了兵家勇战派的第一人,刘邦则开创了大汉王朝。
刘备和诸葛亮,都是“遇强则更强”的人,所以刘备成就了蜀汉大业,诸葛亮成为了武庙十哲之一,一样是卓尔不凡。
要想做到“遇强则更强”,就需要做到这一点,虽千万人,吾往矣。只要认定了一个目标,就需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三分钟热度,且性格懦弱的人,无法成事儿。有坚持的毅力,且不屈不挠的人,才有成事儿的机会。
四、诞生出“懂得变通”的儿孙。
在教育学界,有这么一个观点:原生家庭的教育,基本塑造了人之一生的性格和观念。
原生家庭的教育,如果不太好,太过于落后,就会连累儿孙的发展。当然,儿孙有变通的观念,那他们就能突破原生家庭的限制。
只不过,拥有“变通”观念的人,很少。从二八法则的角度来说,20%的人是懂得变通的,80%的人是不懂得变通的,死脑筋。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普通人缺乏变通的思维呢?只有一个回答,在这个世界,终究需要有些人去干苦力活。如果他们变通了,老板请谁来干苦力活,请谁来打工呢?
当然,别人家的孩子不懂得变通,那是别人的事儿。对于自己的子女后代,我们还是要培养他们“变通”的思维。让别人帮自己打工,好过自己帮别人打工。
变通,说到底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跟不上时代,也许就被淘汰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