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学浅无惧争风雅(《紫藤坞诗词》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寒流一道罩乾坤,雪打风凄洗海滨。我怒天公心不正,何欺陋巷缺衣人?”这首诗读来,一股浩然正气油然而生,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之情跃然纸上,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安史之乱”时期老杜的伤怀诗。然而,此诗却是今作,出处就在案头这部《紫藤坞诗词》样书,作者洪德章。

洪德章,何许人也?为何有如此悲天悯人之情怀,敢怒问上苍对人世间不公道?其实,他只是个体制外的普通木匠,心灵手巧,却不善钻营,老实本分靠着木工活维持一家生计。自己刚温饱,却总是念念不忘贫寒困窘人家之疾苦,常在他的诗词中流露出这种牵挂。

“位卑未敢忘忧国”,德章兄这种读书人的情怀来自他的家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外曾祖父都是清末秀才,祖辈、父辈皆善诗文,特别是父亲洪干堂,乃东山乡贤,尤尚诗文、书法。德章兄家学渊源,理应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对,怎么会屈身当一个木匠?时势弄人,德章兄读到初一就遭遇“十年浩劫”,只好辍学在家。家里绝大部分藏书被毁,仅剩《辞海》《增广诗韵全璧》《汉语诗律学》等几本工具书,德章兄便靠着这几本书消磨时光。一次偶然的机会填了首词,受到父辈的肯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写诗填词,成了一生所爱。几十年浸淫于此,德章兄却从未曾想过能从中获得什么。虽有不少荣誉不请自来,什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什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德章兄都泰然处之,不追求也不拒绝,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他的诗词一般只在自己的空间、博客发表,有刊物感兴趣了,则去转发; 即使没人关注,也权当自娱自乐,多一份生活乐趣而已。

然而,无论风花雪月,还是柴米油盐;无论大国之兴衰,还是俚人之哀乐,德章兄皆能咏物抒怀言志,不惧一争风雅。如咏牡丹“爱投朱户添春色,何不分沾百姓家?”;咏石榴花“世态炎凉侬见惯,丹心不改少年红”, 无需多说,二者之高低立见。游西湖美景,却叹“西湖畔,怕落红如雨,流入春江”,无端的忧虑中饱含着诗人深深的爱;王国维先生投湖,德章兄却道:“昆明水,任先生泼墨,仙子铺宣。”,对静安先生的人生抉择赋予不一样的解读,不同流俗。特别是古风《哭用钊兄》“……腹鼓骨如柴,形骸堪惫疲。交谈音喑哑,声声痛我脾。我欲宽加慰,心酸转无词。君真胸豁达,调侃笑语之;生日已经做,晋爵古来稀……”让人闻之不禁涕下,书画家孙用钊老师人生最后阶段之苦痛让人唏嘘不止,之豪气让人叹服不绝,朋友之情谊让人感慨不已。

德章兄虽是手艺人,却偏偏不务正业,虽仅有初中文凭,却“学浅无惧争风雅”,对文史烂熟于胸,用起典来贴切到位却又不着痕迹,因此,他能在诗词创作的精神家园里纵横驰骋,怡然自得。德章兄喜欢沾花惹草,在自家小院里种满紫藤花,每到花季,绿肥红瘦,交相辉映,美煞人也。德章兄沾沾自喜,自冠“紫藤坞主人”,并将多年来字斟句酌、寻章摘句、妙手偶得之诗词,精选二百余首,汇辑成书,《紫藤坞诗词》亮世而出,嘱予作文以记之。后学才疏,笔力不逮,亦有感于斯人斯情,惶惶然成文以记之。

                                                                                                                  丁酉年冬八哥于东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庐山砚人草堂记 桂相文撰 砚,文房四宝之首,文人之砚,犹美人之镜,最生亲傍。黄君爱和,生金星砚之故里,忧金星砚之未...
    庐山樵阅读 11,783评论 0 8
  • 草根女人 她是个外乡女人,嫁给丈夫那年才刚满20岁。婚礼当天,夫妻两人都喝得烂醉,公公婆婆对这个刚进门的媳妇颇有微...
    杨纯阅读 4,513评论 2 21
  • 人生三宝、思维、价值观、手段。 人的成就首先来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维。某些人认为务农好,干苦力光荣,比如我的农村阿姨...
    创业咨询阅读 1,222评论 0 0
  • 新年要有新气象,拐个美妇回家乡。 搞艺术要自己先通,你通了,别人才能有感觉。 如果你还那淤着呢,如何抵达?
    白发老蘭阅读 3,641评论 5 9
  • 特种兵就是要以一顶十,一专多能,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经常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化腐朽为神奇的微商,特种兵就是要克服...
    她期待白晶晶小姐姐阅读 1,65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