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中国也出了非常多散文名家,比如老舍,林语堂,梁实秋,三毛,张爱玲,张晓凤等等。散文是作者当下的一种心境,我常比喻散文像流行乐,用最直接直白地方式,表白读者的内心。20世纪,我们有过最昌盛的散文时代;21世纪,散文的路在哪里?
这个月的散文主题阅读,我推荐了梁实秋的雅舍人生和老舍散文集。之所以推荐这两位大家的散文,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很接地气有烟火气。我们看散文,总有一种遥不可及,望尘莫及的感受。这两本散文集,不一样。首先,梁实秋文笔非常的幽默,角度非常有个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实秋写男人和女人。男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男人在生活中不拘小节,不修边幅。而女人,特别拘泥于细节小节,这种天性的差别,导致男人在女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应该要换位思考,不能一味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
在老舍的散文集中,宗月大师是老舍用了很多心血去写的一篇散文。宗月大师是老舍的恩人,慷慨解囊支助老舍上学,无疑是老舍的第一个伯乐。可正因为宗月大师的慷慨,他的家产被骗得一干二净,最后流入到空门做了宗月大师,晚年落魄。这一篇文章对我的感触非常大,老舍用那么平实、平静的文字记录他的恩人。我时常想,老舍先生内心应该有过很多挣扎,恩人下场如此,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篇文章,收录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中。演员濮存昕倾情朗读,希望有更多人的能够理解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这篇小小的散文,思想不亚于一本长篇小说。
在这个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时代,很久没有读到良心散文。散文,对忙碌的现代人意味着什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写一篇有温度的散文。今日头条、百家号、头条号、简书等,这些都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一些写作软件。表面看,这个时代是写作的黄金时代。可我们细看这些软件的热门文章,不是记录自己的日常,就是八卦明星和名人。写者盲目追求阅读量和展现量,为了博眼球,不顾笔下文字的思想和真实。这些文章,与其说散文随笔,不如称之为“网文”。这些网文所传达的是当下这些写作者吃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去了哪里玩?背后的思考在哪里,背后的稿费和名誉却得到最大的推崇,这称得上文字的黄金时代吗?
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真正的文艺复兴,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