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小说精选集》精心选择了陈忠实最具代表性的五篇小说,分别是获奖最多的四篇小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引出我(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的一篇。
全书简介:
《信任》:1979年获全国短篇小说奖。“这是我创作道路上的一次深刻的记忆。现在来看,当是第一次打开自己。”
《康家小院》:1983年《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陈忠实发表的第一篇中篇小说。
《蓝袍先生》:陈忠实代表性的一篇。因为“1985年秋天,《 蓝袍先生》的写作勾引出我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
《四妹子》:1988年陕西作协首届“双五”文学奖。陈忠实表示,这是他第一次“从关中腹地跳脱出来,写了一个陕北女子。”
《李十三推磨》:2008年首届《小说选刊》中国小说双年奖短篇小说奖、2009年《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
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三篇:《康家小院》、《蓝袍先生》、《四妹子》。
同是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勇于冲破世俗的,便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比如四妹子。一辈子被世俗压迫,至死方休最是悲情,比如蓝袍先生。还有些想要走出困境,然最终屈服于现实生活的,如康家小院的玉贤...
准备要写这篇笔记时,我在心里问自己:现在还在读文学作品的人多吗?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的认识:首先,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学、社会科学那样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会生活。其三,它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我想,现今阶段,尤其是如我这个年纪的“社会中坚力量”,还在格格不入地读文学作品的,大概都是和我一样热爱生活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