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
在我的观念里,阅读纯粹是个人爱好,是最不应该带有目的去完成的一件事。出门旅行,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闲暇时翻上几页,哪里还顾得上去思考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贴合自己当时的心情,只是想读点喜欢的文字罢了,这应该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情,如果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的,未免太过于周折,影响了阅读的心情。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很多书籍都杂乱的堆积在书架上,其中有一些书籍,当时在书店瞄了几眼后就匆忙被收入囊中,但是这种书籍往往翻阅了几页就会被束之高阁,再也提不起兴趣。这大概算是一种盲目的选书方式,尽管偶尔也会买回来很有意思的书,但大部分都被我打入冷宫。
现在,纸质书籍已经不再是人们的首选,很多人都迷恋上电子书籍,它的简便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纸质书籍的阅读感是电子阅读方式无法取代的,它也不应该被取代。
最开始接触阅读时,我出现了很大的困惑,这种困惑来自于自己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先从喜欢的书籍入手,还是从某一个领域入手,或者先看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于是小说、诗词、历史、哲学都一股脑儿的囫囵吞枣,但尽管如此,我心里有一个尺度却很清晰:只选择最经典的书籍。
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对于书籍的阅读选择,自认为并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固定方式,你可以从喜欢的作家入手,也可以从某一个领域入手,还可以就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系统阅读,但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这方面讲,读书还是目标明确一些更好。
关于这类谈论如何阅读的书,也接触过几本,阅读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技巧?我正在探索中。不过,我认为,阅读的目的之说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我们不能对所有的书籍都抱着同一个方式去阅读,也不能对所有的书籍都怀着同一个态度去阅读,这个道理来自于《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讲的是对于致用类的书籍,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如何用作者的拆书法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怎么去解决问题,它的作者是赵周。
何为致用类书籍?用书中的说法就是:有些书读来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提升能力,我们称之为“致用类阅读”。
市面上大多数教人如何阅读的畅销书籍,谈论的都是技巧问题而已,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来说,这种谈论技巧的书籍,讲的都是“术”的层面,而“道”的层面几乎很少涉及,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大量阅读,在更多的经典书籍中邂逅自己的“缪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管所谓的“畅销书”被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我们都不应该只专注于“畅销”二字,这类书读多了,难免就会消化不良。而至于阅读的技巧或者方式,更不是我们应该花心思去关注的,多从阅读本身下功夫,这才是阅读的重心所在。
以上算是我对阅读的一些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