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来袭,走不出舒适区的你可能会失业
1997年,IBM的计算机系统“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拉开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序幕。而后不断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理论提出,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完善。
直到2016年Google的AlphaGo赢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再度引发 AI 热潮,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人工智能。
而后,人工智能就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一样,以极快的速度渗透进各个领域
不妨来看看有哪些领域。
美团无人外卖车
美团的小型无人配送车“小袋”为美团副总裁王慧文送来了一杯外卖咖啡。
海底捞无人餐厅
海底捞无人餐厅服务——顾客通过 iPad 选好锅底和食物后,餐厅后厨机器手臂会把食品放到送餐机器人上,然后机器人会自动导航找到顾客。
京东人工智能物流
通过人工智能分拣物流,无人机送货到家服务,建立一套人工智能物流服务,逐步替代快递员,进入“无人配送”时代。
人工智能取代同声传译
人工智能翻译机,只需对着机器说母语,而后机器便能马上翻译出你想要的语言。大大方便了去国外旅游的旅客,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么一看,好像各行各业都命不久矣。有的人干了一辈子收银员、高速收费站收费员,被裁撤的时候两行清泪,心里常常会想:做了一辈子这样的工作,我现在还会什么,还能找什么工作。这一次人工智能革命可能让技术超过劳动关系太多太多。
但目前来说,不用这么悲观,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即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专注于某一领域。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按照程序员给出的程序作出相应的指令。
相反,强人工智能是指具备推理、自主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样的机器思考就像人的思维一样。即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是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
所以不少人会担心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霍金曾公开表达反对人工智能,他在2014年曾说“我们已经拥有原始形式的人工智能,而且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
比尔·盖茨同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应该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不过他表示强人工智能可能无法实现,只存在于科幻之中。
刘慈欣也曾多次表达“人类科技树可能点歪了”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人类的征途应该是在星辰大海,然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生活在计算机技术营造出的一个舒适区。
“当我们什么都用VR得到了,我们宅在家里,哪儿都能去了,太空也能上了,我们干嘛还要争着去上太空”。
刘慈欣还提出了一个“大筛选理论”。大致意思是从低等生物发展到高等文明需要经过很多道“筛子”,每一道“筛子”,都会淘汰一些物种。
就人类而言,第一道筛子是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细胞;第二道筛子可能是核战争;第三道筛子,刘慈欣认为,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技术。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的危险,不是说让人类没有工作可做,而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找到一个新的社会分配机制,即使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会有。
这样一来,“整个人类文化将失去活力,这是AI将来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一个陷阱。”
那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最核心的区别在哪?
可能是想象力。
引用刘慈欣在获克拉克奖上的一段话
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
是的,这应该是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
人工智能可以完美、精确地完成指令,但却不能凭空想象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你可能反驳:人工智能还能写诗、写歌呢。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创作其实是通过一套算法从庞大的排列组合中筛选出更符合人类喜好的作品,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预测下哪些职业会兴起呢?
传统手工、匠人可能会受到追捧。在商品高度机械化的时代,手工、匠心就会变成时代的明珠。经济学里的稀缺性原则,在时尚领域依然受用。上流社会通过稀缺的物品显示身份的尊贵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互联网产业余热不减,信息化、智能化总需要人去做,计算机自然是挑大梁的角色。如果计算机是未来世界的“神”,那么程序员就是掌握与神对话的人的角色。互联网还有巨大的潜力,虚拟世界的土壤还待开垦。
虚拟现实等游戏产业蓄势待发,从线下VR游戏的火爆可以看出,VR游戏的市场潜力巨大。只不过目前受技术限制,还没有做到完全的虚拟现实。但有资本这只推手的帮助下,相信未来的有巨头会在游戏产业中诞生,毕竟多少男人有一个游戏舱的梦。
当然还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但归根到底的核心其实是技术。普通的劳动力付出在未来的回报会很低。技术升级时代,掌握技术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