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有个东方小巴黎,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有些遥不可及。不记得是从哪天开始,心长了脚,走啊,走啊,终于遇见了心中的那座城——哈尔滨。
这一次出行,在北京遇上了郊外第一场雪,在哈尔滨赶上了十年来温度最低,白天温度零下二三十,晚上得零下四十,室内,室外温度相差五十度。纵使穿了四条裤子,五件衣服,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依然冻的不行。但实际上,当地人是不这么穿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而且他们有抗冻神器:棉裤。
哈市既复古也时尚。哈尔滨的建筑独具特色,有别具风格的巴洛克建筑,也有时尚欧派建筑。
就连知名制药厂哈药六厂的建筑楼也是在复古韵味中显出霸气十足。
哈尔滨的夜晚风情万种,十分迷人。各个街区,随处可见冰雕,雪雕,当夜灯点亮,全城就好似冰雪童话世界,美不可言。
看过了哈尔滨的雪,从此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一浅一深,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听极了。进入雪的世界,我和孙老师乐到词穷。
在南方,滑得是旱冰,纵然也有室内滑雪场,但从未体验过。这一次来哈市,算是体验了一把,很新鲜,很带劲。教我们滑雪的是在齐齐哈尔上大学的一个大学生,耐心,周到的东北暖男。
室外温度零下三十,但是到了雪场或者冰雕群,温度会再低个十几度。所以,这个时候手机都会直接冻到没电,关机。当地人都说,苹果手机出门就会关机,所以路上都会看到有人把暖宝宝贴在手机上。自拍杆是不敢用的,因为手机扛不住冻。我的手机也终于在雪场扛不住,直接冻关机了。
走在街头,当地人一看就问你们是南方哪人。我们纳闷,我们都还没开口说话,怎么就知道我们南方的。当地人说这嘎嘎冷的天,只有你们南方人图新鲜还在大街上溜达。
在北京,看到的只是走冰,而在哈市看到的不仅有走冰,连车都能在松花江上驰骋。
在哈尔滨的街头,遇见的俄罗斯男男女女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和孙老师每次看见,只能是两眼直溜溜着看着,然后叹一句:真好看。
这一次来哈市,因为有大舅在,便利了许多。大舅给我们订的艺术酒店离中心街区不远,出行很方便。而且每天玩回来,大舅就会带我们去吃东北特色,吃的我都有点上火了。南方人吃东西讲究秀气,而北方人讲究大气。就连一碗十三块钱的面,都是份量十足,一碗顶南方两碗有余。
在哈市几天,吃的都是高热量的食物,牛肉,羊肉一类,所以已经开始上火,流鼻血。所以,在哈市的冬天,也有人会吃冰棍,为的是降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迭尔冰棍。冬天的冰棍比夏天还畅销,而且成本低,直接放在外面卖,不用冷柜。
哈市的马路上自带舞台效果,汽车尾气缭绕,还有小三轮的取暖烟囱冒着热气。
因为取暖的缘故,在哈市经常见到大烟囱,浓烟滚滚。但奇怪的是就算这样,哈市依然空气很好,没有雾霾。
就连路边小店都冒着浓浓烟气。而且外面拉门要使劲拉,因为冻住了,一进去就是一头雾气。
我并不喜欢坐飞机,虽然来的时候坐的是飞机,但回程依旧选择火车。因为我相信,路上也是风景。慢慢地走着,边走,边看,一览东北大平原上的黑土地,听听车上东北人侃大山。闲下的时候,杂乱无章记录下路上的三三两两,也是蛮好。
旅行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纯粹的事,人在哪,心就在哪,世界也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