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猫练声房结营复盘——这只是一个开始、大道至简,皆有任意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序」



哈哈镜

我住在二十四小时都有高安全保障服务、每天清晨保洁阿姨准时出现收拾房间的酒店式大公寓里;我作息规律,时间安排妥当,早睡早起。

天蒙蒙亮就准备去跑步健身,再神清气爽的吃个早餐回来,最后还不忘补充感慨道:‘’啊,又是美好的一天’’

我的工作很简单,选个环境小资的咖啡厅或大型书吧里坐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投入其中尽情码字便可。

到了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便回到我那舒适的窝里,开始新的搏杀,毕竟在喜马拉雅这么大的平台里有近几万人订阅了我的专栏,他们仿佛嗷嗷待哺的婴儿般等待着我的更新。

今晚又是一场近万人的直播分享,我幽默又不失优雅的和他们互动起来,仿佛掉入了声音的漩涡里,大把的礼物刷的满天飞,密密麻麻跳跃的文字在如火如荼般进行,各种表白

不断的被刷满屏。此时的我自信心和优越感爆棚hold住全场。

‘’呼‘’我深吁一口气,搏杀结束。

晚上时我很少约会,都是在看书收拾房间或者听音乐的时间中度过,再敷个补水面膜,舒舒服服地躺下去......

一年中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会去各地旅行,就像你在朋友圈看到的那样,跟闺蜜朋友的聚会,不是爬雪山就是雨林穿越,要不再来个川藏骑行,噢对了,最近有很多艳遇都是在机场发生的。

有些人一辈子也只尝试过一件事,干过一份同性质的工作,但是我,在许多个领域里穿行自如并且多个领域里都有收入。

我说喜欢乐器,是从几岁坚持到现在的行为;喜欢跳舞,是可以办个舞蹈培训学校的那种;喜欢旅行,是正儿八经上山下海徒步骑行穿越攀岩;

于是有人羡慕的说‘’你真好啊,工作轻松又自由,还能赚到钱!‘’

我笑呵呵的,可不是嘛,好嗨哟,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深剖

‘’哐当‘’一声,来不及看清何物、已经从书桌上呈弧形坠落,只是一愣神的功夫,蜡笔小新的水杯在地上已经散得支离破碎,我顿时恍然的收回思绪。

然后我把这层ps去掉,展现原图生活,是这个样子:

我住在离地铁车程最快也得半个小时的出租房里。每次外出办事或者回家都得从地铁的起点坐到终点再转线再转车才到达。

因为最近总失眠,早起对我来说简直痛不欲生,往往在为到底起不起床脑海里总有天使和恶魔两个小人在打架。

为了不荒废大清早的时间,我用超强意念把脑海里那只嗜睡的恶魔一巴掌一巴掌的呼醒,然后强行把自己拽起来跑步,吃早餐。

对了咖啡馆里和书吧里坐着的那个‘’优雅的女人‘’,可能单纯就是在喝咖啡或者在自拍的糙女汉子,拿在手里的书半天还停留在一个页码,最后发现书还拿反了。

晚上我埋头扎进一堆有各类书籍里充电学习,在对著作的崇敬和自己惆怅中纠结婉转,当不想继续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自己的银行卡,看看里面的余额,再算算这个月要还的账单。

再不济,翻看一通励志打鸡血的名人传记或视频,于是又有继续的勇气。

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我把自己流放出去,透口气,防止疯掉。

嗯,怎么说,这叫女屌丝的自我安慰。

无论怎样,那是从前的我,也是属于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直到我遇见了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刚开始发现对声音的痴迷,是源于一档节目「身临其境」里面的声音本身就不同于形体的表演,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情感。

听着各种变化的声音,让我觉得尤为神奇,对好听的声音更是不能自拔,当时脑海里蹦出一个想法,我的声音也能这样吗?

机缘巧合下和莘茹老师的声音营邂逅,随机便开启了我的声音之旅。

一切好似冥冥中安排好的相遇。

初见美好

相传在遥远的一个地方有一座神秘的魔法深林——声音王国。这里云集了天南地北的小精灵们前来拜师学艺,他们均因仰慕一个人而来,这里的森林守护者——莘茹老师。

国王和导师们把守着魔法森林的入口,守护着这片领土,于是小精灵们有了进入声音王国的通行证。

怦然心动

二十一天里,每个凛冽寒冬的清晨,在魔鬼森林里总会传来,身怀绝技的小精灵们勤练的美妙音符。

无论是每次群里导师的干货课程、师姐师长们的认真负责提醒打卡、练声时的纠正和指导,鼓励精灵们自荐做主持颁奖互动、还是有趣引人启发的群内活动。

每个环节设计都是环环相扣般循环渐进,精灵们哪怕生活再忙碌,仍能坚持打卡更不忘拓展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大家各司其职,正能量满满。

火花燎原

在修炼的路上,大家一起学习,相互参团火花不断,彼此靠近,亦师、也亦友,最终每个人将会带着收获不一的硕果奔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莘茹老师群里分享过一个导师锦囊,朗读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记得自己初次看到这句话是所谓是云里雾里。但随着大量的朗读,每次投入感情和代入的时候,无论是故事绘本还是名家经典,所有的迷雾渐渐变得稀薄而清晰。

第一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顾名思义就是看到什么文字就读什么。这只是认字发声,忘文生义而已。

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前段时间我去回听了自己之前所有的打卡朗读作业,那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朗读了。

不禁陷入深思:形式大于内容显得假,而内容大于形式,就会觉得表现力不够,那自己这样的表达方式又是属于哪种呢?

朗读时候,每一个字和词不应该张口就来,一定需要设计,这会是一个严谨的创作过程。可能会设计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根据人物设计,即运用好身份感和对象感。

这个词为什么这么念,那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停顿,一定是有道理。否则,听众也无法接收到你所传递的最准确的信息。

最后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那就是炉火纯青了。所谓的外部技巧就是像血液、呼吸一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能力,不用过多去考虑。

莘茹老师说过,当自己有了真实的情感后,需要在心里设定一个对象,像聊天一样朗读即可。

声音、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猫叔话斋:从每日三省开始实践、复盘。

于是针对现况建立自己的思考和践行:

01.报名课程时要了解的是业余爱好还是刚需,写作和声音源于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找准方向,比努力重要。

02.目标明确,专攻主项。写作、主播两部抓,大量读书和反复练习声音技巧。

03.写作方面,找准自己风格,培养阅读习惯后训练自己的能力,每次带着‘‘疑问去读书‘’,以便储存足够过的更多有价值的输出。

声音方面,基本技巧训练扎实,能更好的在情感上感同身受代入转而诠释。

最后便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坚持、坚持,再坚持!

大道至简,皆有任意门!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019,愿不辜负,不后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