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空又翻起了《解码青春期》,书中说,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陪伴。一开始看时不以为然,或说并没有深刻理解陪伴的真谛。儿子最近的假期生活,让我重新思考了这句话。
以前在小学时,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我陪伴他是比较多的,写作业陪着你,玩儿也陪着,读书也陪着他,假期里的所有活动我都陪着他,所以小学一路的成长,我感觉非常阳光向上健康,习惯也比较好。到了四五年级在学习上就陪的越来越少,他的成绩虽然不拔尖,但也比较稳定,参与各种活动也比较活跃,生活每天都非常充实。感觉他从不知道疲惫,永远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手机也一直给他用,他从来不偷玩,用完就放着了。我当时想,手机是每个人的必需品,孩子也需要,从小让他学会管理它,培养好自制力,以后就可以省心。
儿子一进去初中,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时,虽然成绩忽上忽下,但是我并不担心,因为他的学习态度很端正,精神头很足,对学习的热情不减,手机也一直关机的不错。曾经有一次,他的朋友们都在玩王者荣耀,他只是在旁边看也不参与,我跟他说,你想玩也可以玩一下,只要能管住自己,控制住时间就行了。他说:“妈妈我不玩,我觉得那玩意能上瘾。因为你玩了一局输了,就想下一局我就赢了,实际上下一局还会有新的问题,还是会输,就还想再玩一把,这样就没完没了了。”我当时听了特别感动,觉得他太懂事了,而且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这么想真是很难得,就对他特别放心,所以手机平板笔记本等,所有电子产品我都没有管控过,随便他用,我感觉他的自制力才还是不错的。直到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之后,特别是期末考试以前的一个月,他的学习状态很不好,没有以前学习的热情了,肉眼可见的放松,经常就没事干了,我提醒他多次,可是没有效果,在这期间还被我发现两次偷玩手机的情况,每次我都狠狠的批评了他,我没太往心里去,总觉得他挺懂事的,自制力还可以,应该不会有问题,最终当然期末考试也一塌糊涂。我当时想,考不好也挺好,让他长长教训,再加上学期末,我工作中也一大堆事忙着,也就没太当回事。接着就开始了放松的暑假生活。
暑假一开始我就带着两个儿子出去玩了2个周。回来后,儿子就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而且在实施中不断调整,最终形成可行的计划,我也表扬了他的这一做法。看着他的行动,我觉得我可以放心上班,他自己学习应该没有问题了。所以之后的一个周里,我每天只回家问了问他的学习进度,没有检查他的学习效果。直到7月25日,我手机忽然收到移动的提醒短信,提醒流量剩余情况,我发现本月使用挺多,也没在意,因为出去玩用得多很正常,可是之后的每一天都不断收到移动的提醒短信,我发现每天都使用超过3G的流量。
我忽然冷静了下来,我知道我在上班期间,儿子其实每天都在家玩手机。我也忽然意识到孩子真得长大了,以前的懂事是因为他还小,还不敢挑战妈妈的权威,也没感受的手机的魅力,现在他真得长大了,他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越来越知道什么好玩了,当然也应该是为了与朋友有共同的语言吧,他也越来越不惧怕家长的权威了,他的那点源于父母权威的“自制力”在诱惑面前瞬间失去了力量。我清醒的意识到,我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青春期的大男孩了。
回家后,我首先态度和善的告诉他,他每天看手机的事我都知道了,并亮明态度,我不反对他玩,于是他对我一百万分的感激。接着提出玩手机的方案:
1.玩手机必须是我在家时玩,我不在家时不能玩。
2.每天的预习任务,我回家一一检查,任务完成,每天晚上30分钟的手机时间。检查不过关,晚上无论多晚都要补上,我全程陪同。手机时间自然就没有了。
3.连续一个周,每天检查过关,周末可享受1个小时的手机时间。
方案很简单,在感激的前提下顺利通过,儿子十分高兴。第二天果然效果很好。
不知道这一过程能坚持多久,我想,以后还得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不断完善方案,以保证效果。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进行了反思,重新理解了“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陪伴”。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也还是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他处理不了或说处理不当的事情。陪伴的过程是一个了解他的过程,一个帮助他的过程,一个走进他内心的过程,一个建立良性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他不讨厌的监督过程。而初一初二的这两年我感觉我对他的陪伴少了很多,总觉得他长大了,鼓励少了,批评多了。所以有很多事情他跟我说的也少了,或者有时候说了,我可能也没有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与孩子相处还是应该多用心和智慧,少用情绪和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