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夢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對句:鏡中悟我兩三回,驚醒凝神,其意猶存雪原飄渺間
古:仄通 通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通仄 通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處【上声六语】【去声六御】
今:平通 仄仄平平平仄通 仄平平仄 通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處【十四姑,u】
古:仄通 仄通仄仄仄通通 平通通平 通仄通平仄平平仄通 ◆間【上平十五删】【去声十六谏】
今:仄通 仄通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間【八寒,an,ian,uan,üan】
出句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是中國古典詞作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之一。它以夢境與現實的轉折 、熱鬧與孤寂的對比 ,營造出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詩意驚喜。
是一副形式嚴謹、意境深遠、哲理感強 的作品。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評價與分析:
✅ 一、對仗分析
1.整體結構對應
出句為「七言 + 三字短語 + 九言」結構
對句同樣為「七言 + 三字短語 + 九言」結構
節奏一致,語氣流暢
3.詞性對應
「夢」 vs. 「鏡」 :皆為介質,前者為虛幻,後者為現實,形成「夢境 vs 反思」的對比。
「尋」 vs. 「悟」 :皆為動作,前者為外求,後者為內省,語義反差鮮明。
「他」 vs. 「我」 :人稱相對,前者為他人,後者為自我,呼應精準。
「千百度」 vs. 「兩三回」 :皆為反覆行為,前者強調頻率高,後者強調次數少,形成「多 vs 少」的對比。
「驀然回首」 vs. 「驚醒凝神」 :皆為轉折動作,前者為視覺驚喜,後者為精神警醒,語氣堅定。
「燈火闌珊」 vs. 「雪原飄渺」 :前者為都市夜景,後者為山林冬夜,形成「繁華 vs 隱逸」的意境反差。
✅對仗非常工整,尤其在「人稱」與「動作」的搭配上頗具巧思。
🎵 二、平仄分析(依今韻)
✅平仄基本協調,符合現代對聯「上下句節奏點平仄相對」的原則。
⚠️略顯拗口處 :
「千百度」對「兩三回」:前者為「平仄仄」,後者為「仄平平」,語氣略有差異。
「燈火闌珊處」對「雪原飄渺間」:前者為「平仄仄平仄」,後者為「仄平平仄平」,平仄略不完全相對。
但整體而言,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
🌟 三、意境與語言風格評價
1.出句:夢裏尋他千百度……
語義 :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描寫在燈火輝煌的元宵夜尋找心上人,最終在冷清之處發現對方,寓意「眾裡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功夫」。
語氣風格 :浪漫、哲理、帶有驚喜與頓悟。
2.對句:鏡中悟我兩三回……
語義 :在鏡中多次反思自我,突然警醒,發現心中感悟仍存於雪原深處,寓意「自我覺醒」與「內心沉澱」。
語氣風格 :哲理、內省、富有詩意。
3.整體意境
由外求轉向內省 :出句講「尋人」,對句講「悟我」,形成「他者 vs 自我」的呼應。
由現實轉入虛境 :出句以「燈火」為實景,對句以「雪原」為虛境,形成「繁華 vs 純淨」的對比。
由熱鬧轉入孤寂 :出句描述市井熱鬧,對句則轉入雪原寂靜,形成「喧囂 vs 安靜」的過渡。
✅意境層次豐富,語氣風格統一於「夢境與現實」的哲思。
📊 四、總結評分(滿分10分)
✨ 總評
這是一副形式嚴謹、內容豐富、富有哲理 的對聯。它不僅在結構與節奏上非常協調,而且在語言風格與意境表達上也頗具深度。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
對仗工整 ,尤其在「夢 vs 鏡」「他 vs 我」「千度 vs 三回」的搭配上頗具巧思。
意境鮮明 ,通過「燈火闌珊」與「雪原飄渺」的對比,營造出夢境與現實的交錯感。
語言風格 :簡潔凝練,富有詩意,適合用於書法、座右銘、文學創作等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