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开东在《最好的老师不教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历:
他在乡村中学教书时,极力鼓励孩子们跳出农门,为了搞好学习,王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生思想的旁逸斜出,让他们像白杨树一样直冲云霄的生长。果然,学生的斗志和呐喊完全被激发,所 有人都拼了,晚自习熄灯后,50多支蜡烛继续燃烧,期待星星之火,在高考中燎原……
也就是这一年,高考结果出来了,王老师带的班百分之三百的完成了高考任务,获得巨大的成功,各项宣传标语都张贴悬挂到大街小巷,王老师也由此被冠以成功之师的美名。
直到很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他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来信,写信的学生曾一度是他最倚重的,也是高考考得最为理想的。
信的内容很短:
女孩说她虽然考了一所很好的学校,但是她并不快乐,因为在高中,除了学习,他们失去了很多东西。她委婉地告诉王老师,老师很好,为学生付出也很多,但老师的眼睛让她害怕,从不敢直视,因为在王老师冷峻的眼睛里,看不到爱……
后面还附了一篇文章,内容是讲述清华附中一个老教师的故事。
老教师平时的教学水平虽然一般,却深受历届学生的喜爱,于是,学校在他即将退休之际,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就搞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忘不了老教师的那一双眼睛,因为那双眼睛里装满了爱,那种热烈又温和的、充满欣赏的、真诚的爱,让他们感到温暖,甚至是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仍然感受到那种温暖。
02
读完此文,脑海里混杂着各种酸酸涩涩的为人师的感受。
王老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百分之三百完成高考任务,这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有的本领,但是,即便本领再高,他最欣赏的学生不欣赏他。究其原因,他的眼里没有爱,只有分。
这让我想到,我们时常和一类学生谈话会说:“我每天这么辛苦为了你,你就考这么点分,对得起我吗?对得起你一天吃的三顿饭吗?”深想想,这就好比农村的老太太调猪食喂猪,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然猪并没长多少肉,于是,老太太恼羞成怒,干脆要把猪杀了一样。
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功利性,各项评比的分数把老师逼到一个狭仄的胡同,于是,不得不把学生当成是挣分的工具,有了分数,一俊遮百丑,高分的学生自是老师眼里的宝,可怜那些考不来分数的同学,就像农村老太太眼里那怎么喂也不长肉的猪,怎能不让老师心生厌恶呢。
白岩松曾说过,中国最大的危机就是教育的危机。韩寒也曾抗议,中国式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
但我说,如果让白岩松、韩寒做中学的老师,起初他们心里也许涌动着热血,也许会用满腔的热情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也许不会以分数论英雄。然,且看他们再做若干年老师,也许,渐渐地,分数的评价就走进了他们的心底,这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像《肖申克救赎》中的布鲁克斯,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他已经无法面对外界了。就像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你也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了,这就是体制化。
多年的教师做下来,我们中太多的人已被教育制度格式化了,以致于面对学生,我们的眼里失去了爱。
03
都说:爱可以治愈,可以修理,可以改进世间一切不美好,可以使所有事情变得完美,对于教育来说更是这样。
那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无疑是幸福的,他将永远留在每一届学生的记忆里,在他眼里,教育是快乐的,因为他懂学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出高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那么优秀。我们要灌溉的有乔木也有荆棘,有鲜花也有小草,我们只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能懂得自尊、自爱,做一个真诚善良能温暖他人的人就可以了。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按照今天的优秀率也不过百分之二点四,何况我们的优秀率已经远远高于百分之二点四了吧。
我想,要做到像那个被学生铭记的老教师,首先要无限热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个职业。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师生关系的温度,靠冷冰冰的分数维系着感情,经不起时间的吞噬,一旦彼此心生厌恶,教育就会只剩下苦难。
所以,记得要经常保持笑容,在内心拥有对孩子们最真诚的爱。
其次,要无限相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未来,甚至相信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给他点时间,给他点关爱和信任,他自会慢慢成长。
记得《语感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所以,当我们放下身段信任学生时,也许就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和希望。
其实,一个让学生难忘的好老师,还要有一颗慈悲心,能无限包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须知,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长大的,一种吹面不寒的教导和包容,也许更易于培养学生温暖的人格。
当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用眼睛和学生的交流。
04
想起奥黛丽·赫本,这个让全世界男人女人都为之倾慕的女人,世人最难忘的,也许就是那双温暖而灵澈的眼睛了。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她:赫本和世间许许多多的美女不一样,她们的眼睛里缺少了赫本的真诚和爱,缺少了她的亲切和热情。
除却荧屏上那亮丽的形象,赫本还是联合国的亲善大使,时常造访贫困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布亚非拉许多国家,让赫本的传奇成为永恒的无疑是她无私的爱。
她曾说,人的美丽,一定能从她的眼睛里找到,因为那是通往心灵深处的窗口,那是爱居住的地方。
05
回到我的眼神。
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学的是会计,到学校时并不受领导的待见,能教个音乐就不错了,后来在全市的音乐评优课中获奖之后,在上了全市的音乐公开示范课之后,学校领导委我以重任,教语文。
在全新的语文领域,我只好现学现卖,一边认真看书学习,一边向学生学习,怎样向学生学习呢?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向学生发张纸条,让他们无记名写下这段时间以来,对语文课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的意见和建议。
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纸条时那落魄的心情,因为纸条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写到我的眼神,不是眼神温柔让他们喜欢,而是眼神严厉让他们害怕,尤其是一个叫马慧的女生写我的眼神像一把敌人的刺刀。现在想来,这个比喻依然不寒而栗啊。
痛定思痛之后,我问学生:老师的眼神是不是你们不喜欢?
大部分学生说——是;
那怎样的眼神你们喜欢呢?
学生说:老师微笑的时候。
从那时起,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尽可能带着笑容上课,有时正上课,我会突然停下来,问:同学们,刚才我的眼神吓人了没有?或者:同学们,你们觉得我刚才流露的眼神好不好?
如此往复,学生们竟觉得我挺好笑,渐渐地,师生关系就融洽亲昵了许多,他们不再觉得我的眼神可怕,当然,我也渐渐改掉了原来那可怕的眼神。当师生关系异常融洽的时候,当你放下身段,时常倾听学生意见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的地方,这样我们教书育人的生活也会充满快乐和美好。
是的,如果你心里揣着给学生的热爱,即使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
而学生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