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顺路去恩典区的那家烤鸡店吃卷饼和烤鸡。
在西班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土耳其人开的这种烤鸡店,满大街都是。就像华人开的WOK一样,类似于一种快餐店。
店一般不太大,鸡肉像一捆破布条,店主用一根长刀一块块地削下,配上炸薯条、生菜和西红柿,有奶油、西红柿和蒜酱三种可以选择。
宽喜欢吃卷饼,一整张饼里卷的也是鸡肉、生菜和西红柿,也是配上沙拉酱和辣椒酱。其实做法和单点一份烤鸡差不多,只不过是卷在面饼里。卷好后,放在饼铛里烤。吃起来,热乎乎的香脆可口。
第一次在巴塞住的时候,就经常到这家店来打包。一个卷饼卖5欧元,不太贵,切成两块可以两个人吃。
今年特意过来,店好像重新装修了。店里只有老板一个人看店,既做餐食,又要收费。不过,店里一般不太忙,零零星星的几个客人,有打包的,有堂食的。
我们喜欢坐在店里吃,吧台正好冲着巷子,可以边吃边看风景,喝着一听冰镇雪碧,这种清真的店里是不卖啤酒的。
可能是店里不太忙,老板的注意力全放在了我们两个人身上。他一会儿过来送两根吸管,一会儿过来递两张纸巾。
老板有着黝黑的皮肤,一头黑色卷曲的头发,一看就不是西班牙人,英语也说得不错,起初我以为他是土耳其人。
结账时,老板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来自中国,他一听是中国,就有点儿兴奋。他说他是巴基斯坦人,说完两只大拇哥碰在了一起,然后说道:“big brother”。
老板告诉我,他们在巴塞罗那开了三家店,兄弟三个分别看着不同的店。
巴塞罗那到处都是这种小餐馆,除了这种土耳其人和巴基斯坦人开的烤鸡店以外,还有印度人开的印度风味的餐厅,匈牙利餐厅等等,但更多的是中国人开的一种叫酒吧餐厅(bar restaurant),就是既卖酒也可以用餐。
据说,巴斯罗那三分之二的这种餐厅都是华人在经营。我住的公寓对面就是一家,老夫妻两个和儿子儿媳各开了一家,两家餐厅挨着。
从我住到这里来之后,就没看他们家休息过。早上六点多天不亮就开门了,直到晚上十一点,有时甚至到凌晨一点才关门。
他们经营的就是典型的Bar restaurant。虽然是中国人在经营,但卖的却不是中餐。他们已经入乡随俗,大概也是研究了西班牙人的口味之后,菜品都是以西班牙人喜欢的餐食为主。
早餐有咖啡、面包加伊比利亚火腿、牛角包。午餐比较丰富,但也都是类似于牛排配薯条这一类。价格也不贵,一杯咖啡只卖1.5欧元,比较亲民,过来用餐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居民,而且老人居多。
西班牙人喜欢喝啤酒,有时坐几个小时,就点一、两瓶啤酒,配一份混合着玉米粒和花生米的小吃。
在我们住的这个区域,大概是当地居民的住宅区,几乎所有中国人开的店都是这种bar restaurant,真正的中餐厅一家都没有。有一家专卖炒饭和炒面的WOK,生意也不太好。不像前年住在马德里的那条街,WOK就特别火爆,堂食的和打包的有很多人。
想要吃中餐,就要去凯旋门那边。凯旋门是巴塞罗那新兴的华人区,但又不像fondo那么脏乱。
凯旋门地处扩展区,前年我们在那边住了半年。这个区域住的外国人和年轻人多,餐厅的种类就比较丰富。除了西班牙人开的传统的西餐厅之外,各种风味的餐厅都有。
华人经营的有寿司店,拉面馆,川菜馆,甚至还有韩国烧烤。一家写着日文的寿司店,起初以为是日本人在经营,走进去才知道,其实老板都是中国人。
这些年寿司店在西班牙特别盛行,我们吃过的那家寿司店是自助餐的形式。西班牙的自助餐跟国内的不一样,不是所菜品都摆出来,而是菜品都写在菜单上,可以随便点,但都是现点现卖。这样既不浪费,餐厅也节约了成本。
不过,还是有不守规矩的寿司店。说是自助餐,上菜极慢,故意拉长时间,三文鱼还不新鲜,乌冬面竟然用方便面代替。你再想点菜时,老板竟以要下班为借口,拒绝给你上菜。
但大多餐厅都会诚信经营。在巴塞罗那,我最喜欢,也是最常去的是一家重庆火锅店。虽然不是小龙坎那样有名的大店,但味道正宗,菜品丰富,价格也公道。
锅底不仅仅是川味底料,还有全鱼,老鸭,鸡肉,免费赠送的鸡爪和酱牛肉也特别好吃。
吃他们家的火锅让我上瘾。只要一馋中餐,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家重庆火锅,羊肉、牛肉、鲜虾、鸭血、豆腐、青菜、粉条、蘑菇,各式各样的菜品摆了一大桌,吃完了还可以再点,只要能吃完不浪费就可以。
他们不仅经营火锅,还有炒菜。一大份毛血旺,一份麻婆豆腐,可以解思乡之愁。
餐厅也是老板一家在经营,听口音他们是南方人。这里经营餐厅的华人大多来自浙江青田,有的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
街对面有家叫“壹火锅”的火锅店,生意明显好于这家重庆火锅,一到饭点儿,门口就有好多人在排队。
店里装修豪华,挂着大红灯笼,有点儿像海底捞。但这种店主要靠卖相,虽然味道也不错,但价格也美丽,点的菜品也不如重庆火锅那么丰富。
老外哪里知道,往往看着不起眼的这种小店,反而味道更正宗。
从第一次来重庆火锅吃饭,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了。店里的生意总是不温不火,偌大的餐厅总是没有几桌客人。
每次来吃饭,我们也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这个位置似乎成了我们两个人的包桌。老板跟我们也混成了半熟脸,虽然没怎么说过话,但知道我们对他家的火锅实在有一种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