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标签对自己的圈定,是需要一辈子来做的事!但是“破除标签”本身,也是一种世俗的框框,所以不只是破除那些有指向的标签,包括本身都是要破除的。
破除“破处标签”本身的意义,是说我们对改变不要那么执着,我们永远都会自带一些标签不用背负负担,我们可以尽可能接纳当前的带有问题的状态。问题是问题,也不是问题,如果因为有问题而生出的内疚、自责、烦恼,才真的是最基本的、最难以根除的。
因为问题永远都会有,所以因存在问题而烦恼会让自己一生都不得解脱。接纳、尽可能接纳这种现实,是减少烦躁之心的最后一步也是第一步。
01
标签,天天见
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吸引眼球的文章标题,都在强化着我们携带的标签,像小广告一样,每天不断的贴向了我们这根树立在大路边的柱子。
“……迄今为止看过,最有深度,最有实感的”
“中国成为技术大国,崛起速度令人窒息”
“……,连我也感觉终生受益”
“别再抱怨……,我要是老板我也这么干”
“看过名嘴汪涵说话,才知道自己……”
“很多时候,最应该教育的不是孩子”
“我拼了命的努力,结果却……”
不说了,你自己去随便扒拉几篇文章的题目看一看,再仔细的体会体会。
看一天的新闻标题,你会体验世间冷暖疾苦;看军事频道,会觉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打;看心理相关的文章,你会觉着满世界都是心理问题,也可以自己就治愈自己全部的问题;看哲思类文章,感觉谁都可以看透世界一切,活的自在洒脱。
绝没有抱怨作者的哗众取宠之嫌疑,因为这是存在的事实。时至今日肉多僧少,只能拼命博取有人来吃自己写出来的肉。
02
看的过瘾时,还记得自己吗
看的过瘾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理性在”,当你看的时候,你知道你还在看,还会跟自己联系起来思考、学习、联系实际,思考让自己在实践中可以用到的场景和机会。
二是“在情感之中”,当你看的时候,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自己就存在于那个文章中、故事中、电影里,完全不觉自己的存在。
有些时候,我们就是要这种“迷失自我”的感觉,让自己沉浸在那个故事里,让自己在一种非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真实的感觉。
这种“在情感中”的“迷失”体验,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在其中的时候,我们让自己的情感被触动着,体验更多元的、一种在现实世界不可能有的体验,让我们更能够理解、了解那些故事所处年代,所处特殊环境的感觉,使用这种方式,我们拓展了我们的触觉范围、触觉广度、深度、角度。
然而,当这个世界都在积极的提供这种体验,为了让你体验更真实,能够更加投入,从口述的故事,到书本记载,再到声音、图片、影视、3D、5D,还有在路上的虚拟现实……
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你真的通过体验,让自己更了解、更懂这个世界,或者自己了吗?也活的更快乐了吗?还是更加空虚?
“真实的体验”,犹如自己一口大烟吸下去,在慢吞吞的吐出那口烟雾的一刻,小眼睁睁的却只存在于自己的心里,感觉沁浸在这梦幻般的烟雾中,轻飘飘的、身心酥软的存在着,世界不在了,自己也不在了。
03
让自己更多欢乐,这不对吗
在我们迷失的时候,我们忘却了自己烦恼、忧愁与苦痛,只有欢乐在。
你可能会说,难道追求欢乐,不就是我们的追求吗?
欢乐,是我们喜欢的东西,但是用不断的冲击、不真实的体验来填充感觉、快乐的方式,只会让你在睡前醒后、饭前饭后等等你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前后,悄无声息的出现一点“空虚感”,提醒着你,你还在这个三维的世界中。
清净的时候,你用“吵杂”、充实填充自己外在世界的方式,是无法注入这宁之地的内心世界的。
我们的世界,一个是“充实的忙碌”,一个是“空虚的宁静”,一张一弛,一实一虚,一个是能量释放一者是积聚。
两种形式如阴阳的平衡,时刻在动态调整、流动、平衡,所有试图用一种方式就填满自己“快乐”世界的企图,都将在失衡的一侧悄然出现。
自己快乐的追求,是人之常情,然而失衡的追求方式,只会让人趋之若鹜却也永不得所。
04
既已快乐,何须清净
是否需要让自己有清醒、清净、清明的时刻,自己的体验最知道。
每个人都有让自己身心协调的能力,这不需要从外界学习,失衡的身心会自然的用感受提醒自己,下一步要往哪儿去、做什么。
在使用的调和自我的方式,是已经拥有的最好的方式。但是!但是这种方式是一种“过时”的方式。
我们所处的环境,非但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恰恰相反是快速变化的。指导我们适应环境的调和方式,是从过去的情景中习得,并内化在潜意识中的一种自动惯性方式,若非微调与情景匹配,都是一种落后不合时宜的冲突。
这种微调的应景行为,就是一种对框框的破除调整。
带着清净看待嘈杂的事事物物,在迷失中略带一刻清醒,在清醒中略带一点世俗。
这样的人生,也许是更容易阴阳平衡,而得自在。框框永远都会在,只是在框内获取到一些自由自在,必要的时候再往外推一下框框,让自己的空间再大一点。
框在,视而不见时,框框也就不在了;迷失,框内不见框时,却时时刻刻被框所限。
一种是有框得自由,一种是自由被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