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第四章 共同体掠影、现实是群体共建共享的

共同体掠影

帕尔默从这一章开始探讨教育共同体。他在第一个小节里分享了三种共同体模式——治疗型共同体、公民型共同体和市场模式型共同体。

这三种共同体各有优缺点分别如下:

一、治疗型共同体的优点是:看重人际关系中的亲近关系,以多种形式的爱为重要特征,推动人们相互联系,并且推心置腹的交往。

它的缺点是:亲近关系虽然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美好和最重要的关系,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有真正亲近关系的屈指可数。如果在共同体中以亲近关系作为评判基准的话,就会失去和很多陌生的人或事建立联系的机会。


二、公民型共同体的优点是:在这样的共同体里,大家虽然彼此无法形成亲近关系,但可学会如何分享共同的领域和共同的资源,学会如何解决因分享而产生的冲突和问题。

它的缺点是:在处理“差异”问题时,采用谈判、协商和妥协的方法来解决。但这种少数服从多数,要靠票数来定是非的方法肯定会错失真理。


三、市场模式型共同体的优点是:能够让教育机构对“消费者”更加负责,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育人需求。

市场模式型共同体的缺点是:市场模式对教与学存在着更多的威胁——近期内无法完善的评价系统、重视结果多于重视过程。

在市场型共同体的段落里,有一段话让我仿佛看到了我所在学校的一点影子。

“我将创建一套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反应,在利用从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教的不太好的任课教师改进教学。如果他们无法或不愿改进教学,我就帮助他们换份工作。”

在这一小节的三种共同体中,没有一种共同体能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作者在第二节里提到了他认为适宜的共同体。


现实是群体共建共享的

在这一节里,帕尔默提到了求真共同体的概念。

求真共同体的典型标志不是心理学上的亲近性,也不是政治学上的公民性,更不是实用主义的问责性……求真共同体的典型特征就是体现这一主张:现实是共同体中相互联系的网络,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现实。

帕尔默随后举了很多的例子来做说明。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关于现实的解释。

现实是由形形色色的关系和事件构成的,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一个个的单独实体或单独粒子构成的。

理解了现实的含义,我们才能理解求真共同体。当然下面我想分享的这段话还是会很容易把人绕晕:

理解求真共同体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共同体是现实的基本形式,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第二步则要从现实的性质出发来回答如何认识现实的问题: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之中才能认识现实。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脑海里给自己强调现实的含义,但最后一句仍然会有一点无法理解透彻。

求真共同体既认可有一张万物赖以生存的巨大网络,又认可我们深陷网络之中,对认识万物是有益而无害的。

那么这种包容性的共同体是怎样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的呢?不知道后面的内容会不会给出答案。


扩展知识

引人入彀[ gòu ]:比喻受人牢笼,由他人操纵。比喻中圈套。

人类潜能运动:是关于心理治疗的一种主张。认为人表现的行为只显露了人类潜能的一小部分,人的大部分潜能因缺乏有利的条件而尚未表现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