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里有一段情节:路飞有一次遇到了海贼王罗渣的副船长雷利,关于路飞他们要找的大秘宝到底存不存在,位置在哪里,雷利都知道。路飞的伙伴乌索普很想问个究竟,路飞却阻止了他,说:
「我不想知道,无聊的冒险我可不玩!」
如果每一个生活的情节你都已经知道,你可能再也对未来不会有什么期待了。
但是如果真的有人可以告诉你,你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你会像路飞那样有足够的胆量拒绝吗?
很多人对于已经习惯的事情都不希望有什么改变,因为改变带来了未知,未知引申出恐惧。但是,我们从小到大不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未知和战胜恐惧的过程吗?
再细想一下,你小时候身高刚到了1.4米,终于可以玩海盗船,你想玩但是害怕,你会怎么做?
先选海盗船的中间位置坐咯,起码不用像船头船尾被抛得眼冒金星。下次再玩,再慢慢往两端移,直到可以坐在最刺激的船头都面不改色。
再后来,管他是十环过山车还是跳楼机,对你来讲都是小菜一碟了。
我们在面临新事物时,总会带着 “有点怕,又想玩” 的心态。因为除了未知的恐惧,新事物还会带给我们未知的刺激和突破的成就感。
锻炼创意,和接受生活的未知一样,没必要动用破釜沉舟的决心,一下子就想成为一个创意鬼才。你只需要在每件事上都给自己的思维多一点弹性和宽容,做抉择的时候问自己一句:
假设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会是什么呢?
在心理学里,“假设”可是个简单又强大的语言架构啊。(以后找个机会详细讲一下)
从日常开始,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全程投入,创意力很自然会成为你的习惯。
无需刻意去观赏一些很高造诣、但并不能击中你心的艺术作品,也不用去学习需要长年累月经验的平面设计,因为穿搭、拍照、与人交流等常会接触的生活部分,已经足够让你发挥无限创意了。
上一篇提到的黄伟文,大家都知道他是填词人,但其实他更是一个时装精,他对时装的狂热甚至比歌词来得更早。
前段时间他写了一篇专栏,讲述日本人为什么能成为穿搭高手。凭借多年的时尚经验,他总结出每位穿搭高手都有的两个重要能力:选东西的能力和堆砌的能力。
其实这就是创意思维最重要的能力。
选东西的能力,在于你能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选择中挑选最好的东西。就如同我们每天面对无数信息的轰炸一样,到底我们有没有把好的有用的记下来的能力呢?
你今天读的书,有哪些章节是最有价值的?你跟别人就新闻热点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发?大街热闹非凡,你能看到什么可以成为谈资的话题呢?
要锻炼出选东西的能力,必须带着批判思维去看待每件事的不同选项,以此来不断优化我们心中对好的定义,这是你锻炼创意思维之前,需要打下的基础。
堆砌的能力,就是把自身拥有的资源、经验和知识等整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
同样的衣服,再知名的牌子、再好看的款式,通过不同人的穿着,不同的搭配,带来的效果都可以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天渊之别。
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意不过是将一切事物连接起来,当你询问那些创意工作者怎么想到如此厉害的点子时,他们其实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并未真的做到,而只是看到。原因在于他们能够连接自己过往的经验,进而组合出新的事物。”
好了,那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培养自己的创意呢?
总括来说,超级创意整理术分成三个阶段:1. 参考; 2. 模仿 ;3. 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摄影为例,在开始拍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如何拍出好的照片。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参考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如Flickr,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拍摄手法和风格。
然后,我们选定一个特定的题材,比如人像。在里面选择一些你自己喜欢的风格,同时也是你的能力和环境许可的风格(例如器材的运用、环境条件等等),之后就可以重点研究了。
看参考是一个很需要时间累积和开拓思维的过程。比如在挑照片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照片?借此找到自己的偏好。
2. 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这种类型的呢?(是因为流行这种风格?还是你对这种类型有很深共鸣?)
找到原因很重要,因为你会学习到自己的判断模式,科学地了解自己在挑选东西时的逻辑思维。
3. 还有什么客观因素和参考会对这类照片加分?
参考别人判断一件东西时的观点很重要,你会知道别人能选出好东西的原因,同时与自己的想法整合,就能慢慢锻炼出自己的判断力。
这三个问题在任何领域都可以运用到,让我们在过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以上面的照片为例,我们可以在Flickr里看到所用的器材和照片数据等,同时可以从自己了解到的各种拍摄技巧中去分析这为什么是一张不错的照片。
比如它用了令眼睛舒适的自然光;白色大理石的浴缸通过反光,为照片带出透明的一体感。窗框和窗帘的直线带来平衡美,浴缸的斜线伸延了视觉,并把我们从照片的底部带到去主体中去。
照片的主人公穿了深色衣服,与整个浅白色背景形成对比,让人即时聚焦在人物上。整张照片遵循了在黄金分割法则,带来很好的平衡感。
接下来,模仿非常重要。因为只看成果,我们永远不知道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尝试去拍一张同样风格的照片,开始思考如何拍到适当的角度,背景颜色如何突出主体,如何与模特沟通才能拍出感觉,灵活运用光影等,一步一步地模仿好作品,进而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
曾经我想大学毕业去欧洲背包旅行,所以大三我就买了一部入门级单反开始练习摄影。我有一位社会学教授摄影经验相当丰富,当他听说我想学摄影之后,就找了一天约我一起在校园里拍照。
哪怕已经过了十年,我对于当天一个画面印象依然非常深刻。我们在校园里闲逛,尝试寻找一些拍摄主题。路过图书馆外的时候,教授指着一支灯柱说:”Ghini,你拍一下它吧。“
我摸不着头脑,到底一支灯柱有什么好拍呢?于是我只能硬着头皮在远距离拍了一张,大该就是这样的:
然后他看了一下,没什么反应。之后他慢慢走近灯柱,在距离灯柱按钮非常靠近的地方蹲了下来,拿着他那个比我的单反更普通的相机,从下往上、稍微倾斜地拍了一张。
当他把照片的给我看的时候,我如梦初醒:“噢,原来可以这样拍啊!”
一根随处可见的灯柱,一部再普通不过的相机, 稍微转换角度和思维,出来的效果也完全可以意想不到,而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创意。
所以创意并非空想,不妨通过模仿一下专家,去了解一个好的创意是如何形成的,并慢慢锻炼成自己的脑回路。
最后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真正发挥创意的时候了。
在累积了不同的参考数据和实操经验后,就到“把点连成线”的时候了。每个人把点连成线的方式都不一样,也就是整合能力的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才会产出的不同创意的结晶。
还是要小心,不要变成上面的豹纹男子。
上面是西班牙的一位摄影爱好者Jose Luis Barcia用iPhone拍的一组作品《拼创意:用手机拍出光影魔幻的黑白大片》中的一张,简单地利用光影凸显了人物,是极简主义下做出的精彩效果。
最后来欣赏一下日本长寿节目《超级变变变》里的绝妙表演吧,我最喜欢每次切换场景之间天衣无缝的衔接,每个细节都藏了无限的心思和创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创意思维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是让生活和工作更有趣好玩,更是提高效率的神器。
多观察,多想深一层,多实践,慢慢你就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未来我们会陆续从穿搭、摄影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给你送上更多不一样角度的创意。
互动话题——
你最近做过/见过最有创意、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你有遇到什么关于创意的问题?来深活LifeMaker主页留言互动一下吧,后台等你。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本文为深活LifeMaker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