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书定秦基

大秦咸阳宫,朱红梁柱撑起巍峨穹顶,青铜鼎炉中升起袅袅香烟,却驱不散大殿之上那如绷紧弓弦般的紧张气氛。秦王嬴政身着玄色龙纹朝服,高坐于九层白玉王座之上,眉峰拧成一道深壑,脸色阴沉得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下方,一众宗室大臣身着朝服,正慷慨激昂地轮番进谏,声浪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荡。

“大王!那些自六国而来的谋士,名为辅佐,实则皆为其母国利益奔走,留在秦国,终是养虎为患,必成心腹大患!”一位须发皆白的宗室老臣出列,声如洪钟,字字铿锵,“如今当务之急,是将这些客卿尽数驱逐,以绝后患!”话音刚落,立刻有多位大臣附和,一时间,“逐客”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涌向王座上的秦王。

嬴政指尖轻叩着扶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众人。宗室大臣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各国间谍借客卿之名混入秦国,或刺探军情,或散布流言,确实给秦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心中暗自权衡:驱逐客卿,或许能暂时杜绝隐患,却也可能……他微微摇头,将那丝犹豫压下。

人群之中,李斯身着客卿官服,立于角落,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他本是楚国上蔡人,为寻施展抱负之地,辞别故土,不远千里奔赴秦国,得吕不韦举荐,才在朝堂有了一席之地。如今,这道逐客之议,无疑将他与无数异国贤才推向了绝境。他看着秦王阴沉的脸色,听着大臣们的慷慨陈词,心中焦急如焚,却深知此刻插话只会引火烧身。

回到位于咸阳城一隅的府邸,李斯仍坐立难安。庭院中的梧桐叶被风卷得沙沙作响,如同他纷乱的心绪。他清楚,若逐客令真的下达,不仅自己多年心血付诸东流,秦国更将错失大批经天纬地之才——那些在兵法、农桑、律法、外交等领域各有专长的客卿,恰是秦国横扫六合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此一来,统一六国的大业必将受阻,甚至可能功败垂成。

深夜,府邸内烛火通明。李斯屏退左右,独自坐在案前,目光落在铺开的竹简上。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狼毫笔,饱蘸浓墨,开始撰写那篇将改变秦国命运的《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篇一句,便直截了当,掷地有声。他笔走龙蛇,思绪如泉涌:“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他历数秦穆公以来,四代君主重用客卿成就霸业的史实——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秦惠文王倚重张仪,以连横破合纵,拓地千里;秦昭襄王信赖范雎,远交近攻,削弱六国。字字句句,皆是客卿为秦立下的赫赫功勋。

写到动情处,李斯手腕翻飞,墨痕在竹简上跳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他以天地为喻,点出王者治国当有容乃大的胸襟。继而笔锋一转,犀利如刀:“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他直指逐客令的弊端——将人才推向敌国,无异于资助敌人、武装强盗,亲手毁掉秦国的优势。

李斯深知嬴政胸怀囊括四海之志,渴望成就千古帝业。因此,他在文中始终紧扣“统一六国”这一核心,反复阐明:驱逐客卿,是自断臂膀,是给敌国送助攻;而广纳贤才,才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必由之路。

几日后,李斯将誊抄工整的《谏逐客书》郑重呈递给秦王。嬴政彼时正因逐客令的争议心烦,见是李斯的上书,便随手拿起竹简翻阅。起初,他只是漫不经心,目光扫过字迹;可读至“昔穆公求士”一段,他眉头微蹙,坐直了身子;当读到“泰山不让土壤”一句时,他猛地停住,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待全篇读完,他竟霍然起身,在殿中快步踱步,随后重重一拍案几,赞道:“妙哉!斯之论述,振聋发聩!”

他被李斯的才华与远见深深折服,更猛然惊觉:逐客令看似是排外患,实则是自毁长城。若真将商鞅、张仪这般人才拒之门外,秦国何来今日之强盛?

嬴政当即下令:“传李斯入宫!”

咸阳宫偏殿,君臣相对而坐。嬴政看着李斯,目光中再无往日的审视,满是赞赏:“先生的《谏逐客书》,如拨云见日,让寡人茅塞顿开。逐客令实乃大错,寡人即刻下诏取消!”

李斯心中巨石轰然落地,连忙跪地叩首:“大王英明!秦国欲成一统大业,离不开天下贤才的辅佐。广纳宾客,则六国之智为秦所用,何愁天下不定?”

嬴政扶起李斯,在殿中踱步道:“先生所言极是。商鞅变法强秦基,张仪连横破合纵,范雎远交近攻……客卿之功,秦国永不可忘。从今往后,秦国敞开国门,凡有才能者,不论出身国别,皆可来投,寡人必量才录用!”

此后,李斯果然得到嬴政的重用,从客卿逐步升至廷尉,成为秦王身边最得力的谋士。他以《谏逐客书》中的理念为指导,辅佐嬴政继续深化变法,完善律法,整顿吏治,使秦国国力如日中天——农业上,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激增;军事上,改革军制,士兵战斗力锐不可当;外交上,延续连横之术,瓦解六国联盟。

在李斯制定的“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战略方针指引下,秦国的虎狼之师开始了横扫六合的征程:公元前230年灭韩,228年破赵,225年亡魏,223年降楚,222年定燕,221年平齐。短短十年间,六国尽灭,天下归一。

公元前221年,嬴政在咸阳宫登基,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李斯则被任命为丞相,辅佐秦始皇制定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与货币,为帝国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

在庆功宴上,秦始皇举起酒爵,遥敬李斯:“丞相,今日大秦一统,你居功至伟。若非当年那篇《谏逐客书》,寡人恐已错失天下贤才,统一大业不知要推迟多少年。这杯酒,敬你!”

李斯起身回敬,躬身道:“陛下一统天下,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臣不过是恰逢其会,尽了分内之责。”

一篇《谏逐客书》,不仅让李斯从客卿跃升为帝国丞相,更关键的是,它为秦国留住了人才,夯实了统一的根基。李斯的智慧与勇气,随着这篇千古雄文,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绝佳注脚,被后人传颂至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