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埃森哲报告,中国有近4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在食品、母婴、服装等产品上,女性决策权超越男性。那么女性消费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女性经济”的前世今生!”
要是觉得我写的还不错,记得给我点个赞,感谢。
女性经济的“前世今生”
从2007年著名经济学家史清琪女士提出了“女性经济(她经济)”这一概念之后,女性消费群体便愈发被市场所关注。在中国古代受限于宗法制和“道德礼法”的束缚,女性在传统封建家族中更多是作为一种附庸资产和具备生育能力的工具所存在,女性既无经济权利,也不具备消费能力。
建国后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制度变迁,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随着男女收入差距的逐渐减小,女性经济的愈发独立,女性开始逐渐从繁琐的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开始主导市场的消费趋势。
女性消费群体的崛起
3月1日,抖音电商推出“抖音38好物节”活动。美团闪购也提前开启3·8大促。随着三八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也都在为迎接“她经济”做准备。近年来的“双十一”购物节中女性消费占比约为60%,在母婴产品、食品生鲜、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等备受推崇,女性需求正在逐渐成为网络消费市场的主流。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收入的提升,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着女性群体的消费升级,逐渐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消费领域,这便是“她经济”形成的核心原因。主要的细分领域集中在美妆、医美、奢侈品、母婴、服装上面,美妆和母婴占比最大,从消费的类型和占比也能看出,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女性经济”的核心是什么?
我认为“女性经济”不等于“好看”或“漂亮”的经济,它的核心需求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在不同场景中的实际需求去设计和生产产品,而不是根据社会主流审美去为女性生产产品,因为所谓的“潮流”和“时尚”很多时候推动者并不是需求群体本身,而是资本所创造的一种消费主义陷阱。
高矮胖瘦都需要被尊重
从古至今中国的主流审美都是以“高瘦白”“柔美”“乖巧”等审美特征为主,但有人瘦就会有人胖和壮,有人白就会有人黑或黄,很多时候一个人天生的体质和肤质是难以改变的,实际上我们必须承认女性群体本身的多元化需求。
“女性经济”中诞生的附属消费领域
尤其是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逐渐从琐碎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时,她们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自主性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由于女性群体本身拥有更强大的同理心和情感需求,“情感化”和“个性化”也在逐渐成为“女性经济”中的核心消费趋势,另外单身女性群体也在创造出一些庞大的附属消费领域,比如“宠物经济”“社交经济”“休闲经济”等。
女性群体消费特点
(1)潜藏在女性强大的同理心中的情感需求
相较于男性,女性具备更强大的同理心,这也导致她们在选购商品时会更在意商品所具备的附加价值,如外形的设计感和美感、品牌表达的认同感、体验感、甚至产品引导的联想和商场环境的舒适度都会极大的影响她们的消费选择。她们也会将其融入子女、妻子、母亲等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中,为自己的家人购买合适的商品。
(2)潜藏在女性独特视角中的营销侧重点
女性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消费需求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作为妻子购置家庭用品时她们更在意实用性和性价比;作为子女和母亲时更在意安全性、交互性、价值认同感;但在为自己购置物品时却倾向于美观、舒适度、品牌层次等情感需求。
(3)自我价值实现与外在展示需求
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在意外在的仪容仪表,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一方面优质的外在条件更有利于人际交往、就业与恋爱婚姻,这是女性表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人类对于追求美好的本能趋向性,也是一种“悦己”的表现。突破与他人的相似性,这也是女性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实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是女性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
营销方式的侧重点
因此从营销方式来说,最核心的是需要肯定“女性的价值”,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括品牌传播等阶段实现与女性消费群体的积极交互。比如建立及时的体验和反馈机制,满足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价值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