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战友的公众号关于教练型父母还挺有收获的。
教练型父母。就是亲子沟通时,父母的着眼点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更关心孩子这个人,他的感受,他的需求。比如发生了这件事情,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孩子展现出哪些可贵的品质。
有的时候感觉对孩子还是挺关心的,亲子互动也是挺耐心的,但是中间夹杂着一些自己的建议和预设。譬如遇到孩子在外受到委屈回来哭诉的时候,可能我们不是先关心孩子的情绪,而是着眼于解决问题,会忍不住建议,你下次可以这样可以那样,解决方案是不错的,很理性,但是孩子的情绪在那堵着呢,根本听不进家长说什么。先引导先共情,让孩子抒发情绪,然后再来解决问题。
相信孩子自己内在是向上的。只有孩子状态好了,孩子自己会吸收各种资源向上成长。
我觉得这种技巧就是和之前学的刘老师的智慧父母是一个方法,也是非暴力沟通了一个落地应用。
还有看了樊登老师一个视频,讲的是无条件的爱,不要因为孩子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才给孩子一些东西好,是因为他本身都美好,所以给他一些东西,比如带她去旅游,给他买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我的感慨太难了,现在社会的节奏家长会不由自主地让孩子必须完成什么才能得到什么,我最近好像也是这种状态。
我一直认为,孩子他是智慧生命,借我而来,有他自己的使命。我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环境,供他好好发展自己,吸收各种资源,成长为他自己,活出他的最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