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很快的速度就看完了这本书,应该是目前为止看到最快的一本书了。
作者从“写人 记事 想象 描景 状物 诗词 论述 读后感”几个大的板块,把班级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规整。主要章节都是分为评改要点,评改实例以及佳作欣赏。
亮点之一应该就是针对每种题材所提炼出来的评改要点了,算是比较有针对性了。其中最大的亮点应该要属学生的精彩习作了。她的班级不是某一个人写得这么好,而是大部分人都能写得很好。让读者都有点质疑,这真的是一个六年级可以写出来的么?
我想,这跟她一直以来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的那些“做作”的事情,我也得好好整合整合,形成一定的体系了。尤其是在评价作文上,要在以下三步骤更加上心。
认同和表扬。评语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高度赞赏学生写的内容,让学生保持写的兴趣。尽管可能他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但我们要看见他的努力,去认同他的付出。
比如,我们可以表扬他的习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往往是成功的基石。
可以表扬他的真诚,把写作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愿意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可以表扬他的思维独特,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事情还可以这么去考虑呢?感谢他给我们提供另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
修改意见。评语中提出针对性的修改建议,细致到字词在不同语境上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写作技巧渗透【一次就提出一个】,让学习反复刻意练习,在这个方面能有所突破。
鼓励。评语中要有鼓励性的语言,相信他未来一定会写的更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可以是夸出来的。
用我们笔下用心用情的评语,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等待他们在写作上的成长。
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在批阅作文上,魏智渊老师在某一次分享时,给我们提供的几个金点子,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①孩子们的习作,不能做到每本都批阅,但一定要每本都要去读。因为他的习作中写得就是他的生活,我们要去了解知晓。
②可以在班上和孩子们约定好,不会每个人的都批阅。老师一次大概的批阅量,比如一次改四分之一的样子。但几次下来,确保每个人的都会被批阅到。
③在批阅中也可以制造惊喜,比如说除了批改四分之一,额外批改个几本,给学生惊喜,有期待。
④对于习作水平高的孩子,要提高对他写作的要求;对于习作水平有待加强的孩子,要加强加深和他的互动,有时,可能老师的评语会比他的习作还要长的多。他也就会由于不好意思,渐渐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跟上大部队了。
⑤在批阅过程中,把读到令人感动的地方发给家长。回家又是一顿蜜糖醇棕的表扬,写作动力就更上一层楼,多好的事呀!。
一来一往,学生在写作的路上,就像是吃了蜜一样的甜甜地稳步前行。不能成为大作家的我们,因为我们正确地引导,指不定就成了大作家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