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书简阅中国(1)

闲来无聊的我,在晚上十点过后依旧毫无睡意,于是打开B站,把弟弟们的脱变三周年小短片含笑看完,寻思着该看些什么呢?这时候,书简里的中guo映入眼帘,我打开一看才更新了一集,而且是限免,于是便看了下去。
第一集有好几个小故事组成,他们写的信,涉及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他事情,穿越千年,透过这一封封书信感受千年前的温度。

秦时明月照耀过的军人,兵马俑里那个不知名的小角色,黑夫和京是参军之人,是写信人,衷是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及弟妹孩儿之人,是收信人,他们之间灵魂的交流,即使只是说多做几件夏衣,简单问候,记得给传信人说谢谢,好好教导孩子……这些情感仿佛就在眼前发生的事情。灵魂不灭的信仰,把最珍贵的木简带于身侧,足以可见彼此之间的情谊。

塞上的风云总是不断,来来往往多少人。汉代霍去病驱逐匈奴,河西走廊一带关隘驻守者众多,其中就有宣和幼孙、幼都两兄弟。宣给居住塞上友人幼孙和幼孙媳妇的信中满是关心与劝告。身处不同地方值守边关,有携带家眷的机会,幼孙在塞上做着燧卒的工作。那时候骑卒在前线作战,田卒在后方种田保障军需,燧卒则是不管春来暑往,任何时候都不松懈,把敌军消息传送。烽烟起,战争至,长城上的烽火台如果永不点燃该有多好。

从西域到中原的人也不少,大唐的北漂生活,赵义深的体验或可一观。巢居他土,晓夜思乡,这是他在距离家乡三千多公里,遥远的洛阳之时的感叹。他思念着家乡的母亲与兄弟,寄钱与衣物,告诉母亲不用担心。同时代的另一人则是诉说自己花了多少钱,在信中哭穷,让父母给他寄钱。这些那个时代里面的小人物,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远在他乡的二娘子,是个热情美好,热爱生活的娘子。他与丈夫一起行走,写信于家中,说些有的没的,是个爱操心的人。那时候的纸张留下来的温度,推及出大概是宋代。
那时候的信慢,多为人捎带。其中乐府诗里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说的就是托同乡人带信的故事。可见当时官方驿站的只可通官方文书。后来说在送信件之时可以带些官吏的私人物品,二娘子也享受到这一好处,信的时长短了一点。

常听说过一句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看到“我宁愿嫁猪和狗,也不愿做你的妻”,也不知说出此话的女子经历了什么事情。透过历史的轮廓,粟特人走入视野,米薇随丈夫到敦煌生活。后来一封封的书信没有了回音,女子几番求助仍然没有机会离开,她想去寻找他,没有机会。和女儿一起沦为奴隶,仍然有在继续写着信,在贫困交加的日子里,在寒冷的冬日里,她们的音信没有了,而自是至终她的丈夫那奈德始终没有回信,不知他经历了什么,是否又与他的妻子孩儿生活在同一弯月之下。

穿越历史的长河,与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相见,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让你喜欢的气息,体会他们的人生,觉得他们离你好近好近,这场相遇如此珍贵。
——写于 2022年8月24日


第一集 小人物 大历史
出门打仗缺钱咋办?急,在线等
从有故事的一片木牍开始,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衷的墓地出土,是中国最早的实物家书,秦国时三兄弟二哥黑夫和惊与大哥衷的故事上演。
战争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劳烦家里寄钱和多织几件冬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指内衣由自己准备,作战用的外衣和铠甲则有政府统一发放。
在以军功制论的秦国,想要改变社会地位就要依靠此。有军功便可依法拥有相应的爵位、田地和俸禄,死后爵位可以世袭。
黑夫写信一再确认授爵文书石是否到家,想必已是立下军功,他们兄弟二人奋勇杀敌,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告诉大哥记得说谢谢。惊新婚不久便上了战场,写信告诉妻子要孝顺老人,得到下下签不要惊慌,只是因为我身在叛城而已。他们二兄弟的信相隔半年,此时淮阳已经攻下他们住在淮阳城里。此后兄弟二人再无任何消息。
古时的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们在死时带着最珍贵的东西上路,衷的坟墓里发现这两封家书,可见于他而言是何等珍贵。

那些年一起守长城的日子
出自居延汉简,这汉代木简,名叫宣的小吏写给好友幼孙夫妇。1930年于酒泉地湾城遗址发现,汉简主要是汉代边塞的屯戍档案和一小部分私人信件,宣的这封信就在其中。因为出土的地方位于古时候的居延地区,所以称之为居延汉简。
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汉铁骑穿越居延,大破匈奴,河西走廊的得以畅通无阻。为防止匈奴再次进攻,汉武帝在居延修长城,筑边防,设都蔚,还开启了一场全国性的移民潮。移民中心地区即为居延地区,士兵和移民大面积涌入,护卫边疆。
宣和幼孙幼都两兄弟是朋友,三人在不同关隘驻守。汉代为了稳定军心,律法上鼓励驻守塞上的将士携带家眷。
驻守士兵分为骑士,田卒,燧卒。而幼孙就是一名燧卒,工作辛苦,几人一组,驻守烽火台。宣写信告诉幼孙提前准备,以应对考核的士兵。

大唐北漂的幸福生活
1000多年的唐代远在北方的赵义深给母亲写信。巢居他土,晓夜思乡。身在洛阳,唯有一颗思乡的心。他把家里的人问了一个遍,被迫离乡,表达关心之情,对自己的工作不做解释,只是说生活好转,可以给家里寄钱了。
古时的邮政系统叫驿传,是官府为了传递文书,转运物资而设立的。汉代速度日行400里,唐代规定皇帝颁发敕令须日行500里,清代军机处设立后重要文书传递须日行800里,即八百里加急。
普通人则享受不了此等待遇,只能托人捎送。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说的就是托同乡人带信的故事。李贺子与赵义深是同一批北漂人,他不似赵义深那样质朴。
一封封书信让他们如同雕塑一般凝固人间,使历史不再抽象。

二丫头的奇遇人生
唐宋时期年轻姑娘称为娘子。一卷特别的经书,让她的信得以面世。
文书、布帛都可以折叠成角,封好的物品称为递角。宋太宗时期,朝廷允许在送文书同时可以顺便捎带官员们的私人物品。宋以后,越来越多官方驿传系统用到民间。她思念母亲,关心外甥……千年前的人情味得以体现。

那奈德 收到请回复
粟特女人米薇写信给丈夫那奈德。她说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好,很凄惨,快要死了。
他们在敦煌经商,那奈德前往楼兰经商,却没了消息,米薇写信也从未得到过回复。她和女儿沦为了奴隶。她义无反顾和丈夫来到敦煌,却被困敦煌,过得凄苦。
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贯通交易,促进交流,深深爱上中国文化,此后因种种原因消失于这片大地之上。

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爱过,恨过,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这些普通人是大千世界真正的小人物,小人物的文字却在冥冥之中成为自己的传奇,历史的注解。
——落笔于2022年12月24日 圣诞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