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根源
木曰曲直,曲直做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使坎离交媾,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酸、苦、甘、辛、咸,这是五行之味。木气主生发,郁滞不则升,所以会出现酸味,金气主降,金气郁则不降,则出现辛味,金和木要顺其性,火和水要逆其性,火性炎上,但火气要下交水气,水性润下,水气要上交火气,此为逆其性。火气不下行则上炎出现苦味,水气不上交则下润出现咸味。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藏,而作诸味。调和五藏之原,职在中宫
木气生发金气敛降,肝木能正常生发则肾水也能随肝木升发,金能正常敛降则心火不上炎,木气不能正常生发则水气不生反则下润,金气不能正常敛降则心火上炎,而升降金木之权靠的是中土,中土为四象之母,如果是中土不运,则脾胃升降失常,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润下作咸者,水气不能生发,炎上作苦者,火气不能敛降。所以五味根源还是因中土不运,土郁四脏失养,调中土才是王道。
五情缘起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肝气属风,它的情感标记是愤怒。心气属热,它的情感标记是欢喜。肺气属燥,它的情感标记是悲伤。肾气属寒,它的情感标记是恐惧。脾气属湿,它的情感标记是忧思。因为阳气上升而转化成火就热,阴气下降而转化成水就寒凉。(心气)在上面属热,热性疏泄而不是敛藏,被燥金(肺气)收敛,那么离火(心气)就向下交通于坎水(肾气);坎水(肾气)在下面属寒,寒性敛藏而不是疏泄,被风木(肝气)推动,那么,坎水(肾气)就向上交于离宫(心气)。木气升而火气长,金气收而水气藏。当气上升到一半的时候,没有能够茂盛的生长,就会郁结勃发而成为愤怒,已经长成,就会神气舒畅条达,所以欢喜了;当气下降到一半的时候,将要闭藏而不能,就会心情寥落而成为悲伤,气已经被闭藏就会出现情志意识幽禁沉沦,所以就产生恐惧了。
事物的情感都是乐于上升而厌恶下降的。上升是得到了位置,下降为失去了位置,得到位置就欢喜,没有得到就会愤怒,失去位置就会恐惧,将要失去就会悲伤,自然界的习性就是如此。其实这些总是土气的回旋周转而产生变化的。
己土在东面上升,所以木气火气,就生长,戊土在西面下降,所以金气和水气右侧收藏。生长就是欢喜愤怒收藏就是悲伤恐惧。假若轮转的枢纽(中气)不能运行,升降功能就会失去职能,欢喜和愤怒不发生,悲伤和恐惧不发作,那么就是土气凝结瘀滞,而产生忧思。
心的情志是欢喜,因此发出的声音是笑声,笑声,是气的上升条达而酣畅舒适。肾的情志是恐惧,因此发出的声音是呻吟声,呻吟声,是气的沉降下陷而幽禁郁结了。肝的情志是愤怒,因此发出的声音是呼声,呼声,是气方才上升还没有条达的时候。肺的情志是悲伤,因此发出的声音是哭声,哭声,是气方才沉降即将下陷的时候。脾的情志是忧思,因此发出的声音是歌声,歌声,是中气郁结所发,所以长声歌咏可以疏泄情怀。
身体只有阴阳平衡,中土不郁,左升右降正常运转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才是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