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平凡人,一夜暴富、一夜暴瘦或者一夜爆红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和我们相距甚远。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机遇来临前,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准备好应该有的一切。”
1
我是我们大学里文学社的副社长,除了负责社团日常的琐事,也分管社团的微信公众号,所以大二上学期我主动关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学习它们的运行。
有天睡觉前,读到了一篇文章,作者是文长长。惊讶于她能把日常的琐碎描写得深入浅出,有思考但不过分矫情,通篇读下来,便留意了作者的信息。看到“简书”两个,便在手机上搜索了一下,后来下载了软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我接触文学非常晚,高一才知道郭敬明、韩寒是谁。高三才读余华、毕飞宇、史铁生、刘振宇等严肃文学作家的作品。高三那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班里有几个学生开始摒弃玄幻小说,捧着莫言的《蛙》热火朝天地读,同时警惕班主任锐利的目光。
我当时特别高兴,终于有人和我一样喜欢读这类书了,终于可以和同学讨论书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了,没想到,他们读莫言的《蛙》是为了在语文作文中写上一两句书中的话,为了给自己的作文贴金,这无可厚非,但心里的那片火瞬间熄灭。
第一次拿起笔写小说,是在我高一某天的晚自修,印象非常深刻:故事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哑巴的一天。小孩子向他扔石头;大人嘲笑他;哪怕是去小餐馆吃面条,碗里的面也比别人少。哑巴只有一个朋友,是村里一个智商有点不正常的小女孩。文章最后的情形是哑巴牵着小女孩的手,背着夕阳的余晖回到哑巴的住处。
故事的很多细节现在已经遗忘,不过写了半个笔记本那么厚,现在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我把这个故事拿给坐在我前边的好友看,她没有任何评价,只告诉我看罢哭了。
高中学业紧张,见缝插针般的书写,倾诉欲无穷无尽。每天都期待着晚自修——就着一沓试卷,一行一句的表达,不知道为什么写,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午休的时候,舍友都睡觉,我躬着身子读七堇年。从《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到《尘曲》,忘了休息,还嫌时间不够用。年华从我左手蜿蜒到故事里的新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里的第一篇文章叫《远镇》,是篇关于成长、失去与得到的小说。是我至今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没有之一。于是我索性便以“远镇”为笔名。
2
大一的时候,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看书,书写。散散漫漫,散文歪打正着发在杂志上,还挺开心。
大二的暑假开始用简书,才明确自己对于书写这件事原来是这般的爱。其实我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就是从接触简书才开始的,因为这之后我才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以及完整的作品。
也许这个年纪,语言避免不了不假思索的煽情,但写起东西来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可以悲情,可以胸襟辽阔,可以大吐为快。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话说回来,其实我对于写作这件事,并没有太多的规划,有了灵感便写,写出来反反复复地修改。完成后就找平台发表。后来竟陆续收到杂志的邀请,公号的邀请,小说入围了全国的比赛等,这都是“意外之财”。
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担忧。
因为我知道自己还差很多很多,于是我有意识地开始补习。积累四字成语、俗语。从中文系学姐那儿淘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小说家的是三堂课》等书。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文学性”。
后来有幸作为作者参加一期杂志的交流会,是一家60年代创刊的市级杂志,办公室主任的编辑面对许多像我这样年轻的作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在提问环节,我颤巍巍地举手,说了自己的疑惑:总感觉非中文专业的人写作少了点什么。
编辑老师笑了,他说中文系是最不出作家的专业,很多人都笑。最后编辑老师把头偏过来,看着我:写作无非是多读,多思考,多写。
我把“多读,多思考,多写”写在笔记本上。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这句无比朴素的话的分量,越来越重。
3
今天早晨,照例打开手机,点开简书,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十万字。
这十万字里,有一半是严肃类、青春类的小说作品。也有对生活、对大学、对亲情感悟的散文。看着那些作品,想起很多个漫长的下午一个人泡图书馆看书,想灵感,写作的情形。有时候看到精彩处,即便有同学约我出去玩,我也会拒绝。
其实在我成长过程中,我丢失了很多能够维持我一生的兴趣。所以才导致现在的我紧紧地握着“写作”,生怕哪天失去它,从此一无所有。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高中的时候如果不是发生了一系列非常不愉快的事情,现在的我很可能就是那个背着画板,手指上沾满颜料的美术专业的学生。那是一段非常灰色的时月,每次想起来都会难过。我看到有人写“一切痛苦都会过去”,我觉得是放屁,这段回忆我会记一辈子。
高中的美术老师后来遗憾地对我说,可惜了,真的,我当美术老师这么多年,第一次因为一个学生不学美术而可惜。
即便对成长过程中的所失耿耿于怀,时间也拖着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我试图重新摸索那年丢失的、对生活的热望,于是,余华《活着》里的富贵救了我,小说救赎了我。
这一路少不了迷惑与自我怀疑,何况敏感如我。
写了十万字,有小说、散文、随笔等类型,题材有现实讽刺、成长的感悟、爱情友情亲情、励志、大学生活等,很杂很多,所以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擅长写什么,适合写什么,对于以后的写作方向也非常的模糊,只知道自己非常钟爱严肃文学作品。
也不知道自己写作为了什么,只是心里时常冒出一些东西,脑子里偶尔就钻出一面脸,如果不用键盘打出来,会憋得难受。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没有充分表达出最初的想法,需要啰嗦,情节混乱。有时候又觉得散文情感不够,力度不够,语言太直白,言不达意。
有时候予以很高期望的作品上不了首页,被杂志拒绝。特别严重地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别人都写的那么好,才华横溢,信手拈来,觉得自己永远都达不到。
有时候告诉自己:可能你并不适合当个作者。
有时候,很长时间写不出来一个字。很艰难写就的文章,不满意,一怒之下删除,重写,在删除,再重写。往复几次,自己精疲力尽,心情烦闷。
还好啊,自我痊愈的能力磨砺了出来。安慰一句“少年啊,长路漫漫。”也就重新收拾自己的心情,下笔,表达,斟酌。
大学这一年半,我总是告诉自己要认真生活,不必合群也不要刻意的冷漠,没有人可以说话就用大把大把的时间看书填充生活,有人可以讲,便诚恳地、一五一十地挥霍青春。但生活里放不下的,就是电脑的桌面上那个没有写完的小说文档。
也许这条路上很多的疑惑,如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这一切的疑问,在我写完二十万字后、在下一个作品完成后,就会自然而言懂得。
我才22,无所畏惧!
希望以后,在我再次迷茫、不知所措、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自己能看看这篇文章。
最后送给大家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也自勉:
多些努力,少些期待,你想要的终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