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愈渐长大,当童话已不在,道理和座右铭成为纸上或嘴上的装饰,是否依然能像儿时那样,对着自己微笑,哦,要这样做才能更好啊…那就做吧…
年少时父母的宠爱总以为任何人对我的爱和给予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18岁的某天父母去追求自己的爱,我就以为他们不爱我了,离家出走示威。这一出去就是3年。
3年里为了生存,做过两份工作。第一份小头头是道上混的大姐大。我这么个老实巴交的人可顶不住,第二个月就开溜了。
第二份工作,就是现在的公司,出差杭州后花园――富阳,雪暴天独自拉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挪移在大马路;驻过繁华大都市――上海,大过年哧溜着泡面守着静的蚂蚁都数数的店面;去过美丽的江苏,酷暑天太阳晒得人脱一层皮……
逼出了坚强,熬出了忍耐,学会了生存,懂得了感恩。
在听一个佛家讲座的时候,师父说:“不为苦难找原因(第一因),只为人生找出路(灭苦之道)。佛陀的教义是,以认识论为出发,点以探求生命的意义,为生活方式,以个人的彻底觉悟,为实现目标的。”
经历过才明白其实所谓的苟且,大多是求不得。仔细想想,世界上又有多少是我们想要就能得到的呢?这太正常了。
那么,如何把生活过程自己想要的呢?我的经验是:
1.接受当下。回原单位以来曾经一个月内被调过3个工作岗位。有想法是一定的。但结合自身的能力以及公司现状的发展,适应现状是最好的办法。只有更好的接受当下,才能在这基础上深入精进。那段时间每项工作都尽可能做到极致,深刻体会到《六项精进》里所说的,只有专注,才能产生新的创意,这种收获是能切肤感受到的。
2.做规划。90后的年轻人,没有明确目标的很多,我也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依然想要过好生活。这就够了。上一条提到的“接受当下”是基础,只有这样未来的路才会更清晰。比如,在每次工作岗位跳动的时候我会一边努力做好当下,争取每项工作,每一天都有收获。并从当下的角度出发,给自己定一个短期的规划。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意义的。
3.分享。这是对自己所学所悟的检验,1).可以更深刻;2)、可以收到大众的反馈。收集这些反馈并整合这样就更精进。听别人的分享——有个朋友分享了他的总结“以前我反省时用了很多夸张、负面的词形容自己和事件。这也是传播负能量。现在我不用否定的,概括性的词,改成了现状分析,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把它描述出来。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再制定改进方案和行动。”分享时出现最多的情况――一语惊醒梦中人。今后也要像上述小伙伴一样,正确看待人、事、物的客观呈现,不添加个人联想;挖掘起因真相,解决根源问题。同时加强觉察力的训练。
4.学习。这是一个重复千百遍的话题。所以这里就不做详细解说。无论任何的学习方式,私以为,态度很重要。不一定非要看书、上课或请教,生活中时时刻刻,只要常怀学习之心,就一定有所收获。
5.努力正向的朋友们。每个人都会有几个不同领域的朋友圈。他们有各自的特征和优势。古人言“近朱者赤”,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努力跟上他们的脚步。有个圈的小伙伴们每天雷打不动的时间表:凌晨4点前起床,锻炼1~2个小时;5点读诵经典1小时;6点~7点学习分享。7点以后常规工作或生活。日行一善。锻炼是对健康负责;读诵经典使我们明理,增长智慧;学习分享助我们成长;日行一善是人生的升华。敬天爱人,尊重每个生命,不畏逆境,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它,应对它,引导它――正知,正觉,正念,正能量。这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向上力量。他们之中,有在职的、有家庭主妇、有退休前辈、有领导老板、有公务人员,无论什么身份都是那么平等、互敬、友爱。大家一起学习,督促作业,踊跃分享,相互帮助。
6.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是能由自己掌控。比如我不喜欢加班,所以在工作时间内、休假前把所有任务都做好。这里的“做好”不是“做完”。“做完”在我的理解中是单方面的,也许包含了马虎、应付、表面等等这样的工作会造成很多后续的麻烦。所以是“做好”,专注、极致,基本会交由领导审核通过。这样才是真正的完成,没有小尾巴来干扰。8点钟上班,之前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做美美的早餐、浇花、化妆或者简单的收拾房间;5点半下班,我可以去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可以看场电影,或者静静的看书、听音乐、发呆;休假时可以找朋友一起玩,一起遛狗……只要有了自由,生活如何能不滋润呢?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什么就为之奋斗,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