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专栏链接:简书版权中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
“简书”出品的“更‘无用’的写作课”已经正式上线,第二节课由“简书”签约作者,轻悬疑小说家“雨落荒原”主讲。这节课最主要的议题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寻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
听过之后颇有感悟,以此文作为对自己阅读和写作的总结和分析。
一,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非常喜欢阅读,至今所读过的书应该有几千本了,很多书都在思想上、写作上、人生上等很多方面,给予了我启发和感悟,因此很难进行挑选。
二是对我而言,阅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纯娱乐性的,例如一些盗墓小说、言情小说等等,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获得一定的乐趣。另外一种则是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阅读,这一类不一定很有趣,但是很有用,例如莎士比亚和雨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咬着牙啃下来的。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式,无论阅读的是哪一类书籍,实际上都会对自己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我不想在这里标榜自己的阅读有多么高尚、多么深刻,古今中外的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世的价值。对于我曾经阅读过的,或者有意、或者无意,都已经对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是无需质疑的。
因此我不打算把任何一本名著,作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其中的任何一本,因为我们都是活在当下的人。我们写出来的作品是给当代人看的,无论这个时代是浮躁的、庸俗的、抑或是浅薄的,这个时代仍然有值得传颂的优秀作品。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把自己珍藏的电子书和纸质书扫了一遍,从中选出五本(五位作者)当代作品,是我个人觉得值得阅读,同样又是有趣的、不那么枯燥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美国当代小说家约翰·欧文《寡居的一年》
(豆瓣)这是约翰·欧文职业生涯中最畅销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性,失去与宽容的故事。
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五味陈杂的作品,最开始或许觉得有些怪异和平淡,无论是小女孩露丝的父母,还是暑期打工的高中生爱迪,他们看上去都不太正常。但是随着情节的逐步推进,随着作者看似平常的叙述,隐藏在所有离经叛道背面的,竟然是无法弥补和极度痛苦的过往。这一切的揭示已经让人心惊肉跳,然而也不过是故事的开始。
这本书我读过两遍,第一遍是以娱乐的方式阅读的,读得很快,也读得淋漓畅快。那之后,我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书里边的情节、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等等场景,时不时地会在我脑海中出现,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于是,我再次把它捧在手心里,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在我后来的写作生涯中,作者的叙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2,澳洲当代小说家马克斯·苏萨克《传信人》
(豆瓣)这是马克斯·苏萨克另一部具有全球影响的得奖力作,出版后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普林兹奖、《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图书等一系列奖项。如果说《偷书贼》是一出让人感动的正剧,那么《传信人》这出活剧则是让人笑中带泪的。
这是一本在思想上对我有明显影响的书籍。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拮据、前途渺茫、爱情无望,整日百无聊赖,似乎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没人真正关心他们,他们也不关心任何人,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种人是无可救药的。这本书却偏偏是从这样的一个人开始,通过一系列看似离奇、但又合情合理的事件,推动着主人公审视自己、审视周围,他成了神秘的“传信人”,成了深刻影响他人生活的智者和天使,所有的这一切到了最后,又深深地影响了他自己。
这又是一本让我一气呵成看完,然后又读了再读的书。不仅如此,我还特意找到了它的原文版本,推荐给我的孩子们。虽然有人批评这本书俗套、平庸,但我们是否曾经有过主人公那样绝望的生活?是否了解自己的一点付出,或许就可以成就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呢?这是真正打动我、让我思考的东西。
3,香港当代小说家李碧华和她的系列作品
(豆瓣)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擅长写情,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并融入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她的所有作品我基本上都看过,包括短篇集和杂文集,对于李碧华的喜爱源于《霸王别姬》和《青蛇》,其独特的叙事手段和语言风格对我影响颇深,以至于有同样钟情于她的读者曾评价我的文章,有同样的味道,这或许就是无形又深刻的影响吧。
4,美国当代小说家斯蒂芬·金和他的系列作品
(豆瓣)斯蒂芬·金,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斯蒂芬·金作品销售超过3亿5000万册,以恐怖小说著称,活脱脱概括了此一类别的整个发展沿革。他的作品还包括科幻小说、奇幻小说、短篇小说、非小说、影视剧本及舞台剧剧本。大多数的作品都曾被改编到其它媒体,像是电影、电视系列剧和漫画书上。他在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
他的作品我读过差不多有20部,这些以恐怖、奇幻类小说为主的作品,对于阅读者而言,是一次又一次灵魂的刺激。虽然作品看似荒诞,充满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但其背后是对人性、社会、工业文明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肖申克的救赎》、《危情十日》等。我在这里推荐大家阅读《黑暗塔》系列、《末日逼近》和不太被人们熟知的《兰戈利尔人》。
5,西班牙当代小说家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
(豆瓣)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塞罗那,达涅尔十一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前往“遗忘之书墓园”,这是一座专门收罗为世人所遗忘的各种书籍的图书馆。在父亲的怂恿之下,达涅尔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说《风之影》,并且深深为之着迷。于是他开始寻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却惊讶地发现一名自称“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处寻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并欲将之焚毁殆尽。而达涅尔手中的这本《风之影》很可能是最后一本。原本一场单纯的文学寻根之旅,却意外开启了通往巴塞罗那阴暗过去的恐怖冒险之门。当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轮廓一点一滴浮现时,达涅尔的人生却也逐渐和他产生重叠,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边的至亲至爱,都会沦为谋杀、魔法与疯狂的牺牲品……
这是一段因追索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传奇旅程。在巴塞罗那的光与影中,人性、爱欲、仇恨重重交叠,飘荡如风中的幻影。
这本书应该是十几年前读的,之所以把它放在我的书单中,因为它是跟随我漂洋过海来到澳洲的书籍中的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西班牙作者的作品。这部小说有很多奇妙之处,阅读时不单单是故事情节会吸引人,更多的是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和通过这些写作手法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这是一本向“爱书之人”致敬的小说,它综合了维多利亚、哥特、惊悚、悬疑、爱情、魔幻,甚至古典小说等类型和元素,但其最主要的特色还是“书中之书”,即后设小说(metafiction)性,这是一本有灵魂的小说。
写到这里,其实我还想再多说几句。浩瀚书海、无穷无尽,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却都是有限的,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一本经典、每一本名著、每一本广受好评的书籍都阅读一遍。那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目(包括经典)进行阅读,这样才会让阅读变成一件身心愉悦又有助成长的事情。
二,我的写作方向
这个问题同样并不容易回答,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一部是神话小说,另外一部是悬疑侦探小说,是两种风格迥异,没有任何交集的作品类型。而在我心里,我还想把笔墨的重点放在移民的情感生活方面,这似乎属于社会情感类小说。
但实际上,我又能比较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无论小说设计的故事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代,小说背景又如何,我的小说中,一定会有“悬疑”这个元素,或许还会加上一些“惊悚”的成分。回头再看我喜欢的书目,每一本都有类似的元素,答案清晰明了。
之所以强调“悬疑”,不是为了迎合这个时代的潮流,为了讨好读者的口味,而是我对这一元素的情有独钟。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谈到四岁的儿童,每天平均说“为什么”的次数是380多次。当时看到这个数据很是吃惊,也由此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人类,好奇心才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阅读的动力也源于此,当读者开始读第一页时,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提问,“这是一本什么书?”“它有趣吗?”“我会喜欢吗?”等等,“悬疑”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类别,它是构成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很重要的元素。
我不敢说自己的作品有多么高尚,每一次构思和动笔也心怀敬畏,文字是有力量的,对待文字要有敬畏之心!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只要高过生活半个格(刘健),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足矣。
如果要说自己有什么擅长,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一颗不老的童心。是的,我愿意保有一颗喜欢探索、喜欢学习,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童心。因为只有这样,我的生活积累才会变成一种财富,一种活灵活现的感知,给我灵感,让我乐于书写,乐于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
课程专栏链接:简书版权中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