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和展品的关系

《道德经》中老子说过:“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说的是无之为用的道理。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白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而展览的空间,也可说是建筑的空间,其外在美就是“有”,而内部的空间就是“无”。而展品在这空间的围合感中就表现了最好的样子。

最近在看的一场展览,叫做「光织影艺术创作展」,很有意思的展览。这场展览中,影子不在是光的附属品,而变成了另一个层次的主角。

官方的介绍是:「光织影艺术创作展」便是在艺术史与设计史发展的脉络下,抽取出我们对于「光影」探知的渴望,跳脱以材料分类或物件导向,以及「发光体」的刻板印象,邀请国内外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展出70件光影诠释创作,结合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的建筑特色,以四个看似独立又紧密关联的子题:时空、色彩、感知与生活来探讨光的跨界想像。

这段话中有一句,“结合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的建筑特色”,这个馆长什么样子。可以看出从外部和里面的一种差异,一种古韵(仿天坛祈年殿的造型)和现代冷峻结合的美感,艺术品被这个空间包裹着,展览还没有看,第一印象是这个展不一般。

其中有个展品叫“围绕”,主题是在内部光源照射下,环绕出手牵手的人影,观者与投影人像虚实交错,展现光影与空间的趣味关系,传达出生活的多重面貌。

围绕

这个作品现场看很有沉浸感,很惊奇,退回到展场的空间里,可以看到这个走廊的气氛幽静空灵,只有你和这个作品在沟通,这个就是空间带给人包围的安静的感受。

空间没法被真正的摸到,但却可以感知到,感知到把它围起来的各个面,颜色和质地,这个时候,你看它的方式,摸也好,闻也好,观看展品,都是和它互动的方式。

在看展时,作品的美和看点很重要,但无妨有意识的去感受这个空间的氛围,感受策展人的用心,是灯光的投射,展柜的排列,甚至流淌的空气,带着空间的世界观去观察,想想“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你会会心一笑,体验一小部分人理解的奢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喜欢的人是个哑巴 每当在她面前 我都会手舞足蹈地 演示我的爱意 掠过她耳边的话 如对着空旷山谷的叫喊 听见的只是...
    西红柿tomato阅读 1,059评论 0 1
  • 人会因为某些诸如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特殊情况而生气,当有人对我们大声吼叫或怒视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便会触发警报,释放两种...
    Galory阅读 3,276评论 0 0
  • 转眼间已经距离毕业近4年了,这几天一直在回想。之前一直没意意识到,这几天突然有所警觉,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么快就要...
    花花小小阅读 1,683评论 0 0
  • 嘿,你看到了一首表白的诗。 草丛张满虚松的耳孔偷听, 燕子呢喃着害羞冲上树顶 我该躲哪里呀,就去到你心底, 那里鲜...
    稻粱阅读 2,256评论 0 6
  • 十月的一个周六,心薇在银河购物中心给要搬新家的闺蜜菲儿挑礼物,无意间,看到程浩明扶着妻子在买衣服,他老婆的肚子看上...
    旷野里的树儿阅读 4,768评论 1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