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升级与产品电子防伪构想与实施方案

编者按
本文是几年前的RFID芯片在仓储物流与防伪领域应用的项目方案,有删减除敏,仅供参考交流。

方案背景

随着公司产品体量的扩大以及智能化管理需要,对进一步提高仓储物流管理效率和防伪溯源跟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仓储管理效率,一方面是产品防伪措施均面临既有问题带来的挑战。

特拟对仓储物流管理和产品防伪溯源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参考行业标准,论证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思路和构想,形成本方案。

方案目标

1. 打造高效仓储物流管理体系

采用成熟的RFID超高频芯片技术,电子化管理仓储,具体示意图如下:

入库场景

在入闸时感应,或卸车前感应,或在入仓后感应均可,感应后实时入库到云服务器!

2.构建产品电子防伪体系

采用高频RFID电子芯片,结合软件应用,打造用户体验良好,防伪技术更高的电子化防伪体系(目前第二代身份证也采用的是NFCA/B)。

配套在生产装配上采用自动化贴标(或包装盒嵌入式)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错误率,降低生产成本。

新的防伪体系,采用动态密码算法和包装嵌入式(或根据需要保留防伪查询回收机制),让防伪体系在生产,业务和查询等方面逻辑隔离,即便发生数据泄密或标签复制也无法突破防伪防线,对潜在的安全问题也增加实现难度。

业务与技术结合,生产与智能匹配,真正做到“数据可控,流程可靠,技术先进”的前沿防伪手段。



3.建立基于RFID实施的应用标准,为企业LoT智能化改造积累有益经验

整个方案实际是一种行业解决方案,RFID在智能化场景中是比二维码应用场景更优或更符合智能化社会属性特点的媒介,应用场景广泛且成熟。本次方案的落地会进一步深化公司信息化,积累更多有益的实施经验。

成本与周期

目前市面上满足需求的型号种类相对较多,主要分为:ID卡,M1卡和CPU卡。

ID:只存储了卡的ID号,容易被复制,安全性低(如停车场系统,门禁),取代了接触式IC卡。

M1:NXP(飞利浦)公司开发的最广泛使用的卡,有设备ID,可读可写(如校园卡,公交卡)M1卡发一个数据到设备,设备再传一个数据给M1卡确认,再进行交易或身份认证,只有一个算法,可在空中盗-取信息,反复计算,算出其中算法,在复制卡,安全性比ID卡高很多,但还是能被破解(只要有软件和简单的DIY读卡器材,就可以复制);有人说一卡一密的M1卡能防止破解,其实不然,这样的卡也是可以破解的,但每次破解只能破解一张被复制的卡。

CPU:有操作系统,可存储数据,芯片内含8/16/32位CPU,具备逻辑处理能力的智能卡,CPU卡发一串数据给设备,设备与SAM卡进行运算,设备再发一串数据回CPU卡确认,然后进行交易或身份认证;跟M1卡的区别在于一个算法在空中,一个算法在设备里面;无论是卡商,设备商,运营商,都不知道其中的算法,所以这个系统的安全性会高很多。

从上面几种卡的表现和实际能力来看,ID卡成本最低,CPU卡成本最高,折中目前适用的是类M1卡,这类卡还有NTAG、Icode、u1芯片卡,价格都差不多。(FM系列,gm系列属于智能卡类,应用在汽车,智能家电忽略不谈)


实施步骤

1.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与确认

对方案进行全方面论证,确定可行性和实施成本预算

2.芯片选型与供应商确定

确定采购芯片型号与数量,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3.确定芯片大小和材质

为了兼顾当前相对成熟的非电子化防伪体系和特殊要求,原有的标签模式可依然保留,增加标签电子芯片属性,外观有所改变。

4.样本demo实现

根据芯片选型和技术参数,对IOS和Android分别进行demo实现

5.定板定稿厂商提供UID

6.生成初始数据提供生产商

根据UID生成,密码,密文,二维码内容

7.生产交付完毕

8.人工或自动化贴标

9.成品出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