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里刷屏的是两件事。武大的樱花开了,同学校友纷纷转发图片和视频,灿若云霞的花海,还有如约前往赏花的医护人员,钩起来的不只是回忆,还有感慨。
另一件事是距离多伦多第一次封城整整一周年了。
一年前的3月9日星期一,我开始开车而不再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消息越来越多,但社会似乎依旧正常运转,每天火车上依然没有几个人戴口罩,但所有人都明显开始有些警惕了,没有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喷嚏咳嗽。
3月12日星期四,情况急转直下。特鲁多总理的夫人从英国参加会议回来后确诊了,二人分别自我隔离。帅哥总理开始了在家一边带娃一边直播的网红生涯。同时全省公立学校宣布下周开始的一周春假延长为两周。
那时候所有人都希望两周以后世界归于平静,恐怕没有人想到学校这一关就关到9月,至今也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
3月13日星期五,有了超市遭到疯狂抢购、卫生纸售罄的新闻。我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完全不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不过那天下班后我也去买菜了,发现超市菜多人少,许多商品出现了几年没见过的低价促销,于是买了不少。记得我买了一箱午餐肉罐头,到现在都没吃完。事后证明当时的采购还是正确的,因为虽然供应基本保持正常但这一年来价格涨了不少。
公司每天都在发布新的指导政策,但截至这天下班官方消息依然是正常上班,不考虑大规模安排居家办公。
3月14日星期六我的书出版了。小姑娘的课外班全停了,博物馆、图书馆、社区中心全关门了,连户外为主的动物园都关门了。往常忙碌的周末一下子平静下来,在家大眼瞪小眼,无聊死了。没想到的是宅家无处可去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3月15日星期天,傍晚时分出去跑步,刚在门口换鞋突然收到老板的电话,告知从次日开始全体居家办公。公司的网络一下子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同时远程登入,因此规定只能在正常办公时间之外登入,办公时间内以手机查收邮件为主,把网络系统留给一线人员保证基本运转。接完电话就算是公司的应急程序传到了我这里,连忙给手下员工挨个打电话。
3月16日星期一正式开始这一年的居家办公。我的老板和我的一位下属都住在市中心离办公室很近的地方,由于办公室还没有实施强制关闭措施,他们两人都选择了继续去办公室。到了下午大领导挨个通知仍然在办公室的员工必须离开,在家办公成了强制性的措施。太太这天也去了办公室,也是到了下午才接到全面开始居家办公的通知。
从这天开始我决定用文字记录这段特殊的经历,写《封城日记》。前一个多月每天都写,后来一周写两三篇。到6月22日决定结束,一共写了71篇,18万余字。
去年居家办公一开始,我老觉得最多两三个星期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万没料到,到如今已经整整一年了!
正如一年前春假是一切变化的开始,今年的春假也有所变化。去年的决定是把一周的春假延长为两周,理由是减少群体接触,希望两周后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重新正常运转。今年的决定是把原定3月15日开始的一周春假推迟至4月12日,理由是害怕有人不听劝阻利用春假出门旅行,推迟到4月希望那时候情况有所好转。
3月12日星期五,是原定春假前最后一天上课。虽然春假推迟了,学校还是觉得应该给生活增加一点色彩。收到通知,这一天是本校“Summer in March(三月里的夏天)”主题活动日。
“老师跟你们说了吗?”我问小姑娘:“这个星期五是Summer in March。”
“什么?夏天?现在还是春天。”小姑娘说。
“老师说星期五穿夏天的衣服,还可以戴夏天的帽子、墨镜。”
“可是夏天的衣服是短袖的。”
“长衣服穿里面,把夏天的短袖裙子套在外面。”
“我的太阳眼镜找不到了。”小姑娘迅速开启“想太多”程序。
除了着装,学校还把课间休息时间从15分钟延长为30分钟,并且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冰淇淋。
事情不大,不过总是开心的。在这样平静得平淡的日复一日中,任何一点起伏都值得欣喜。
人为制造感动的还有邮局。在加拿大,邮局仍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账单虽然已经有了电子版但许多人还习惯于信件形式的纸质版。
一年下来我已经养成了每周而不是每天查看信箱取信的习惯,好让信件“自我隔离”足够长的时间。上周的信件中有一张明信片,附带着一份说明。原来这是邮局免费送给大家的,每家都有。不但免费送,连邮资也免了——居家一年,许多朋友都已经久违了,给你最想念的朋友寄去一张明信片吧,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小姑娘想了想,好朋友里面Manxi已经好久不见了,就写给她吧。
图书馆也费了心思。一年来图书馆时开时关,现在只能在网上预约图书然后去图书馆领取,但不能进入,不能像过去那样自由地在书架上取阅浏览。书是这样的,很多时候要拿起来翻上几页才知道对不对自己的胃口。
为了让读者仍然可以享受这种随意浏览在不经意间发现所爱的乐趣,多伦多图书馆想出了图书打包的主意。由图书管理员按照不同主题、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挑选几本图书装在一个纸袋中。读者到了那里只要远远地看一眼纸袋上写着的标签,选一袋请管理员递过来就可以拿走,回家慢慢看。
我去图书馆给小姑娘借书。她的英语课老师布置了课后阅读的作业,是一本儿童科幻小说。我在网上订好了,去图书馆领取。管理员亲切地问我:“我们现在有预先装好袋的书籍,要不要选一袋带走?”
“暂时不用了,我就取我预订的书就好了。”说完,我顺便看了一下那些排列整齐的纸袋。“侦探小说”、“爱情小说”、“低龄儿童故事绘本”、“6-10岁读本”,还真是什么都有。
“你借的这书我们也有一袋同一系列的其他书。”管理员帮我取来了我的书,并且告诉我还有类似的可以一并带走。
“下次吧,”我笑笑:“先让小朋友看完这一本再说。”
“当然,没问题。”管理员对我说。
“谢谢,这个办法真好,谢谢你们。”
一年了。谁也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但又不得不继续坚持。一年下来,各行各业为了适应非常情况也都挖空心思做出改变。学校的主题日、邮局的明信片、图书馆的预选包,动作不大,却都带着加拿大式的淡淡温情。
好在疫苗已经逐步推行,曙光就在前面。希望当夏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用再寄明信片。